典籍英译中连接词的添加——基于语料库的显化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在西方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折射出了西方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角度和研究重点。《资治通鉴》有两个节译本,分别为哈佛大学的方志彤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汉学家张磊夫所著,后者的译作更是以其可读性著称。对《资治通鉴》译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促进中西方关于《资治通鉴》的研究,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内外翻译理论的融合,进而推进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   显化策略是翻译共性理论的因素之一,对它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翻译学者的重视。显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下意识的将原文中隐含的信息明晰化,使译文更具有可读性,从而避免读者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造成理解上的失误。在具体的翻译中,显化主要是通过语言手段之间的转换实现的,例如隐含信息、连接词和主语的添加,修辞手法的转换,句段的重组等。研究不同的原语和译语,显化手段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讲,显化可以概括为词汇、句法和语篇显化,这三个层面相互关联,使译文更容易为读者接受。   语料库的发展为显化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客观、可靠的依据,越来越多的显化研究借助语料库来证明某些显化手段的普遍存在性。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中英语料库在显化研究中应用的比较少。本文尝试建立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张磊夫的译作之一--《建立和平》中添加的连接词进行分析,以了解典籍英译中连接词的显化现象,并期待证明Gideon Tourv关于显化和可读性之间关系的假设。
其他文献
李健孙(1946—)是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界富有声望的杰出作家之一,为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李健孙的代表作,《支那崽》为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该小说主要叙述了主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是19世纪早期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哲学家、评论家,也是“湖畔派”代表诗人之一。他把自然视为创作的灵魂,其诗歌由自然而生,为自然而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一部印度题材小说。小说通过两位英国妇女穆尔夫人和阿德拉小姐初到印度后的经历与心理变化以及由她们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当时在英国殖
本文以VOA和CCTV新闻联播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两种语言中的朗读语言和自发语言,通过对考察所选语料的语调切分(intonation-phrasing)的概率性优选论分析,即以语调短语为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学者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整个语言教学的一个中心环节,因为“……离开词汇就什么也不能表达。”(Wilkins,1972),并
在社会文化生活多元化和国际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英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然而大学英语教学现阶段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学校英语课的热情逐步降低,对课堂活动的参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