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就医问题,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肩负着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一系列重大使命。对民族地区“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甘南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具体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甘南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及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和调查;其次,通过实地调研提出甘南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从“新农合”的宣传、信息化管理、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甘南州“新农合”未来发展的要求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此外,本文还针对甘南州中藏药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为了在实践中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通过回顾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对比新旧合作医疗的异同、总结“新农合”实施经验教训,还要在实践中发现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解决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的科学设计问题,而且在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职能作用并不断规范各主体的行为,同时还必须不断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一项新的制度的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同时,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推行,制度本身面临的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必须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因此,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本身也应该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