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大量具有片上微处理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不需要任何网络基础架构即能自组织成网,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既能采集数据,也能进行报文分组的路由转发,节点间通信通过多跳转发的方式进行。随着研究的进展,相对于单发送节点.单接收节点的通信模式,传感器网络内多接收节点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点到多点通信模式的多播技术逐渐成为传感器网络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论文主要围绕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多播路由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适用于Ad Hoc网络的多播路由协议,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论文提出了一种轻量级、完全分布式的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播路由协议LDMRP,该协议基于源节点到接收节点的最短路径,由源节点按需生成多播寻径的控制报文,中间节点进行全网泛洪转发,接收节点根据控制报文携带的路径信息选择加入多播组的路径并应答该控制报文。该协议通过使用多播路径上的共享链路抑制数据报文的重复传输,从而有效节约了网络带宽,提高了数据报文到达率。经过大量的模拟实验证明,LDMRP协议具有较低的控制开销和较高的可靠性,是一种通用的多播路由协议。在LDMRP协议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类Steiner树多播路由协议。该协议由源节点对接收节点进行分簇,并根据接收节点簇的分布将传感器网络划分为若干个有效扇区,中间节点根据自身位置是否位于有效扇区决定是否采用延时泛洪的机制。通过控制报文在路径上的延时累积效应,为接收节点选择加入多播组的路径提供了更多的网络拓扑信息,进而提高多播组路径中共享链路的比例,进一步降低数据报文重复转发的概率。经实验证明,选择合适的延时参数和分簇策略,能在给定的时间约束范围内,为传感器网络建立类Steiner树的多播组。考虑到有较多的传感器网络应用是针对移动目标监测的,论文最后在分析LDMRP协议和DstMRP协议的基础上,为延长多播组的有效工作时间,减少因多播组频繁建立带来的控制开销,提出了基于转发树模式的多播路由协议OMRP;同时,基于DCTC协议框架,OMRP协议还推导了转发树最优更新策略以实现能量使用的高效性。根据无线通信的特性,论文分别在LDMRP协议和DstMRP协议中提出两种适用于传感器网络的链路检测机制和路径局部恢复算法。实验表明,采用该策略以后,LDMRP协议和DstMRP协议均能有效地减少用于多播组路径维护的控制开销,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多播路径的可靠性以及数据报文到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