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掺杂方式调控石墨烯载流子浓度以及悬浮石墨烯等离激元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hu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层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组成的,具有六角蜂巢状晶格结构,并且石墨烯表现出线性的能量色散关系,也就是能量E正比于动量k。特殊的结构也使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例如电子输运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克莱因隧穿。石墨烯的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是其载流子浓度极易调控,目前也已经发展出了很多载流子浓度的调控方法(栅压、离子液体、化学掺杂、表面吸附、光照等)。栅压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手段,而在实际应用或实验研究中,栅压也有一定的局域性。一些电路设计、测试仪器中并不能承受几十甚至上百伏的高压。在轻敲模式的AFM、SNOM测试中,较高的栅压会使得针尖不能顺利进针扫描。最近报道的一种电子束辐照掺杂的方式,可以局域的改变石墨烯载流子浓度,但调控范围较窄。这篇论文应用硝酸(HNO3)掺杂结合电子束辐照的复合方式,可以较大范围并且连续调控石墨烯载流子浓度。通过分析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和电输运测试结果,我们发现此复合方式可以将石墨烯载流子浓度从2.08× 1013 cm-2调控至-1.49×1012 cm-2,效果相当于常用的300nm二氧化硅介电层321 V的栅压改变。且这种掺杂方式可以通过局域的曝光进行预设图案的掺杂。这种简单、高效的复合掺杂方式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我们对悬浮石墨烯的等离激元也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我们首先介绍了石墨烯的研究历史,晶格和能带结构,输运性质;然后讨论了石墨烯的制备和表征,最后介绍了石墨烯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近场激发与调控和实空间成像和传播。第二章我们详细介绍了一种可以大范围、精确调控石墨烯载流子浓度的方法:HNO3结合电子束照射。我们先用硝酸蒸汽对石墨烯进行P型掺杂,然后使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照射石墨烯来达到不同N型掺杂,再利用电输运和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测试表征调控效果。HNO3掺杂后的石墨烯可以通过局域电子束曝光进行微纳图案的预设计,电子束聚焦在小面积上使得直接将逻辑电路写入单个石墨烯成为可能,有利于石墨烯以及其他基于二维材料的电子和光电器件在未来的应用。第三部分章我们介绍了悬浮石墨烯的器件制备及其近场光学测试,首先介绍了实验用到的微纳加工技术,有电子束曝光(EBL)和紫外光刻以及电子束蒸发镀膜和反应离子刻蚀(RIE)等。然后系统的介绍了悬浮石墨烯制备的方法,着重介绍了我们制备悬浮石墨烯的方法,并且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还有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进行测试。最后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磷脂酶价格低廉、催化性能良好,尤其是Lecitase(?)Ultra(LU),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酶之一。LU目前主要应用于植物油脱胶和磷脂改性。游离酶稳定性差,且不能重复利用;将LU
大质量比旋进系统是引力波探测器最重要的波源之一。引力波的探测需要高精度的波形模版。为此,我们需要知道小天体的精确运动。当前主流的极端质量比旋进系统引力波计算模型
钢铁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行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对于钢铁的需求是刚性的。虽然我国的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在开采铁矿石的过程中,由于综合利
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的技术是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关键要求。利用水分解制氢不仅是储存可再生能源的理想能源载体,同时也是化学工业中氨合成和二氧化碳还原等工艺
基于纳米针的细胞穿透技术及相关的细胞转染、基因编辑已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该技术的成熟、系统化将对医学和生命科学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细胞内部环境、结构
传统Mg-Nd-Zn-Zr合金组织稳定性差,承载强度低且韧性不足,为了改善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对其进行了固溶挤压时效工艺的研究。本文对合金分别在530℃固溶1.5-24h,之后用光学显微
复杂溶液是生产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物质形态,涉及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复杂溶液的成分检测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由于其成分多样,难以实
氮杂环结构骨架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成为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有效控制反应路径,将简单的起始材料选择性转化为多种杂环结构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前过渡金属配合物Cp2TiCl2为Lewis酸前体,通过配体Br(?)nsted酸及溶剂的协同调控,构建不同的茂钛Lewis酸/Br(?)nsted酸反应体系分别合成五元、六元氮杂环化合物,实现了芳胺与α-酮酯向氮杂
我国榆神府矿区赋存着大量的浅埋煤层,埋藏浅、基岩薄、上覆厚松散层是其典型的赋存特征,目前大多数矿井已进入下煤层开采阶段。实践表明,煤层群开采遗留的煤柱的集中应力,严
Benzoazepine骨架与三唑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相关骨架结构的构建及其生理活性研究已经引起了众多合成化学家、药物化学家的兴趣。例如,benzoazepine衍生物具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