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托啡诺、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的量效观察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k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内容从以下三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布托啡诺复合0.1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  目的:探讨0.15%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当宫口开到2cm时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cm并妥善固定,平卧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后给予1%利多卡因3ml试验剂量,观察5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给予0.15%罗哌卡因+布托啡诺复合液10ml,分两次在5min内推完。随后接输液泵按8-10ml/h速率持续输注,当宫口开至9-10cm时停药。第一个患者接受0.15%罗哌卡因+20μg/ml布托啡诺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布托啡诺的剂量。  结果:所有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及孕周无显著差异。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为14.79μg/ml,95%可信区间(CI)为13.91~15.61μg/ml。  结论:0.15%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布托啡诺的ED50值为14.79μg/ml,95%可信区间(CI)为13.91~1561μg/ml。  第二部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量效观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有效浓度。  方法:90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拟行分娩镇痛,按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B1组为0.08%罗哌卡因+16μg/ml布托啡诺;B2组为0.10%罗哌卡因+16μg/ml布托啡诺;B3组为0.12%罗哌卡因+16μg/ml布托啡诺。接输液泵按8-10ml/h速率持续输注,当宫口开至9-10cm时停药。分娩镇痛过程中监测阻滞平面并进行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与镇静镇痛评分,观察记录MAP、HR及SpO2,并持续进行宫缩胎心描记。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副作用观察包括恶心、呕吐、瘙痒、胎心减速等。  结果:三组产妇血流动力学、镇静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无明显差异。B1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2、B3组(P<0.05),B1组给药后30、60和9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停药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3组(P<0.05)。B2、B3组间比较,起效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无明显差异。B1组在镇痛后第四、五、六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2、B3组(P<0.05)。B3组有9例Bromage评分达到1分,发生运动神经阻滞的例数明显高于B1、B2组(P<0.05)。三组的副作用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  结论:0.10%浓度罗哌卡因是复合16μg/ml布托啡诺行分娩镇痛时的最佳有效浓度,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第三部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量效观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有效浓度。  方法:120例初产妇接受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拟行分娩镇痛,按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四组:F1组为0.15%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F2组为0.12%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F3组为0.10%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F4组为0.08%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分娩镇痛过程中监测患者阻滞平面并进行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与镇静镇痛评分,观察记录MAP、HR及SpO2,并持续进行宫缩胎心监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以及新生几Apgar评分。副作用观察包括恶心、呕吐、瘙痒、胎心减速等。  结果:四组产妇血流动力学、镇静评分、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镇痛起效时间缩短,F4组起效时间最长,明显长于F1、F2、F3组(P<0.05),F1、F2、F3组间无显著差异。F4组给药后30、60、9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F1、F2、F3组,停药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F1组(P<0.05)。F2、F3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无明显差异。F4组镇痛后30min内第三次宫缩开始每次宫缩对应的VAS评分明显高于F1、F2、F3组(P<0.05)。F1、F2组发生运动神经阻滞的例数高于F3、F4组(P<0.05)。F1组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高于其它三组(P<0.05)。在副作用和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四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0.10%浓度罗哌卡因是复合1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时的最佳有效浓度,其镇痛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轻,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通道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流钳记录动作电位和电压钳记录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_(Ca-L)),观察不同浓度的EGB对它们的影响。 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原液含银杏黄酮甙0.804mg/ml,银杏内酯0.06mg/ml)明显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1:800稀释液致APD_(90)缩短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