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易于获取的油气资源日益匮乏,开采困难程度逐渐上升,为油气井工程领域的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难题。在较复杂的井下环境中,以普通橡胶制材料为密封元件的封隔器存在入井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拥有易加工、变形能力强和可形状回复等优良性质,用作封隔器胶筒材料,能够有效解决封隔器入井困难的问题。本文以广义麦克斯韦粘弹性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以Prony级数表述的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06055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易于获取的油气资源日益匮乏,开采困难程度逐渐上升,为油气井工程领域的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难题。在较复杂的井下环境中,以普通橡胶制材料为密封元件的封隔器存在入井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拥有易加工、变形能力强和可形状回复等优良性质,用作封隔器胶筒材料,能够有效解决封隔器入井困难的问题。本文以广义麦克斯韦粘弹性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以Prony级数表述的粘弹性本构方程建立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力学模型,通过松弛模量转换得到的Prony级数来表述材料的粘弹性属性,有效实现了对该材料形状记忆效应的模拟。此外,本文通过对形状记忆环氧树脂进行弯曲松弛试验,得到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松弛模量曲线,根据时-温等效原理绘制了材料松弛模量主曲线,以此作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力学模型的材料参数。最后,为分析形状记忆聚合物胶筒与管壁(或井壁)之间的接触应力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聚合物胶筒在高温预变形、降温固形、低温卸载、升温回复和稳态坐封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总结了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胶筒初始厚度、固形降温速率、形状回复升温速率、坐封温度、胶筒预变形程度和预变形方式等因素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膨胀式封隔器相比,形状记忆聚合物胶筒封隔器可利用预变形操作控制胶筒坐封前的径向尺寸,方便下井,优势较明显;此外,还可通过调节胶筒预变形程度来控制稳态接触应力值,使封隔器获得更大的接触应力区间,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稳态接触应力对胶筒初始厚度和坐封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接触应力随着这二者数值的调整变化非常明显;降温固形和升温回复过程中的温变速率对稳态接触应力的影响较小;稳态接触应力对预变形程度的敏感性适中,随着预变形程度的增大,接触应力有较为明显的减小趋势。在预变形方式的选择上,胶筒径向压缩回复后产生的接触应力整体大于轴向拉伸回复后产生的接触应力,且通过这一方式产生的接触应力分布更均匀。但在工程实际中,难以做到均匀径向压缩,容易导致胶筒在后期使用时发生破坏,且径向压缩操作不如轴向拉伸简单快捷。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封隔器胶筒在坐封过程中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为这种新型胶筒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Ⅰ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旁腺超声识别策略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如何高精度识别甲状旁腺是当下研究难点。多维度信息叠加的甲状旁腺评估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更加适用。汇总甲状旁腺的超声特征并制定甲状旁腺识别策略,以提高甲状旁腺的辨识率。方法制定甲状旁腺超声影像学识别策略。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2021年1月至6月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洗脱液Tg+iPTH
通过水力压裂形成的支撑剂充填裂缝使得储层的导流能力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在有效闭合压力的长期作用下,支撑剂会发生压实、嵌入、破碎等行为,从而造成导流能力的大幅衰退。近几年来,由支撑剂发生压实、嵌入等行为引起导流能力衰减的相关机理研究问题正不断增多,但整体而言,导流能力相关的研究仍以实验研究为主体,这导致很多问题,例如目前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均未考虑导流能力的衰退。因此进行导流能力的衰
近年来,盆腔肿瘤患病率和致死率不断增长,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作为医学上不能手术的盆腔肿瘤的治疗方式,与外科手术的效果无显著差异,随着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发展和设备的升级,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分析成为研究热点,而迭代千伏级锥形
煤系页岩储层采用纵向一体化穿层压裂改造时,水力裂缝垂向扩展形态复杂及延伸穿层规律不清,亟待进行实验探寻裂缝缝高扩展机理并指导现场压裂施工。本文通过储层岩石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特征和变形特征,通过制备煤岩、页岩及灰岩组合的压裂试样并开展真三轴物模试验,嵌入岩性界面并建立三维水力裂缝缝高扩展有限元模型,研究多因素对裂缝纵向起裂和扩展行为的综合影响,优化了压裂选层、压裂液排量和粘度等施工参数。主要工作
背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组织或细胞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损或功能障碍的疾病。这类疾病治疗时间长,可能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此疾病的普遍性及危害性,世界各国学者展开了对其的病因、病程、诊断及预后的研究。然而相关性的研究以成人居多,儿童的研究乏善可陈。但是近年来,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致死率高于成人,我国0~16岁儿童有两亿多,加强对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是十分
背景喉癌是发生在头颈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呼吸系统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以原发性喉鳞状细胞癌(LSCCs)为主,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和喉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常通过喉镜和影像学技术检查喉腔情况、癌前病变和早期喉癌病变,并进行全喉切除治疗或同步放化疗方法治疗。喉癌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诱发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饮酒、
管柱摩阻问题一直是影响水平井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油气井管柱力学基本理论,结合水平井钻完井管柱结构特征和井眼特点,完成了如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利用传统摩阻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了水平井管柱摩阻,分析了不同位置摩阻特点及其与管柱整体轴向力分布的相互影响。(2)基于振动与波动基础理论,分析了水平井钻井时水力振荡器的减阻效果,优化了振荡器安装位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水力振
丛式井及其“井工厂”作业模式在我国剩余油气储量的高效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丛式井钻井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井眼防碰技术。目前,邻井距离扫描、井眼轨迹测量误差和分离系数计算仍然是钻井工程中实施井眼防碰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ISCWSA-MWD基础模型和ISCWSA-MWD三次修正模型,利用MATLAB,结合涪陵页岩气田某口水平井的轨迹实测数据,实现了该井轨迹测量误差的计算,对比分析了三次
本文针对玛湖油田高含气油井水合物冻堵问题,提出双节流工艺,旨在同时满足“水合物防治”与“井口调产”的现场需求。本文基于PIPESIM软件展开研究,优选了玛湖地区水合物预测模型及油管多相流温压计算模型,分析了实验井冻堵风险,给出了双节流参数设计,开展了双节流现场实验。基于实验室测得的玛湖地区水合物生成条件,对P-T回归公式、平衡常数法、V-P模型法、简化牛顿法进行分析优选,结果表明简化牛顿法相对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