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MAC层关键技术的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通信网的主干部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接入网部分却变化很少。“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部分仍然是高速局域网和主干网之间的瓶颈。主干网光纤化带来的巨大的带宽资源使人们考虑接入网也应该实现光纤化。光接入网又可以分为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PON作为一种纯介质网络,它有效地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作为接入网的物理层是比较理想的。而随着Internet和IP业务的普及,专为承载IP业务而开发的以太网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以太网成了最理想的链路层协议。因此将以太网和无源光网络结合(EPON)是构建下一代接入网的最佳选择。本论文依据IEEE802.3制定的EPON协议草案,分析了接入网的现状以及EPON的优势,介绍了EPON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技术。针对EPON MAC层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论文主要论点和成果如下:  (1)光网络单元(ONU)自动发现与注册技术的研究,比较了注册冲突的两种解决方案,并对注册周期的恰当选取进行了分析。  (2)对TDMA方案中的测距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时间标签法(TimeStamp)测距的思想,阐述了其原理以及初始测距以及动态测距的过程。  (3)针对以太网中的数据流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的现象,对动态带宽分配算法(DBA)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以往的DBA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质量(QoS)的剩余带宽重分配方案(QoSEBA),不仅大大地降低了高优先级数据的时延,保证了不同用户的带宽分配和QoS,而且对那些对带宽和时延有特殊要求的用户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MAC层
其他文献
容侵技术的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在系统遭受攻击时维持一定的生存性,并且保证能够使得入侵的损害能够被发现和通过一定的技术使得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目前对于计算机系统中的失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具有系统实现周期短,容易对新的知识进行扩充,在限定领域下可以生成高质量的译文的优点。但是,由于在EBMT系统进行译文搜索的过程中往往只能依靠人为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人们在得益于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网络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虽然在网络安全方面,一些技术和系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科学试验和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信息化过程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PC机,而是包括了形态各异、性能千差万别的各类嵌入式系统。以嵌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量的数据查询服务应运而生,在查询过程中如何同时保护客户端的查询隐私和服务器的数据隐私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在实际中应用广泛,然而到
数据挖掘是一项较新的数据库技术,它基于由日常积累的大量数据所构成的数据库,从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称为知识,用于支持决策。数据挖掘技术可用来进行关联分析、分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不断扩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恶意代码(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等)成为计算机使用者遇到的最普遍问题。
WWW由分布世界各地的Web结点组成,是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依据WWW和HTML标准的支持,使用者能够方便的在网上进行信息浏览、查询和检索,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并且还提供诸如邮件、
虹膜识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识别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最后的识别效果,相对于比较成熟的识别算法而言,现在最大的瓶颈是图像的质量评价,所以在搭建虹膜识别系统的基础上
数字半色调技术是将连续调图像转换成有限灰度图像以便在输出灰度范围较小的设备上呈现的一门技术。比如二值或多值打印机只能输出两个或者若干个灰度级的图像,要将屏幕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