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上的重要时期,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文化传统在彼时得到了极大的弘扬。自三代以降,沿袭从秦汉到魏晋各代在尊年尚齿方面的诸多优秀经验,唐代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尊老敬老的法律制度。本文立足于唐代这一典型时期,对该时期的各项敬老尊老的措施进行深入挖掘,并着重探寻上述诸项措施的法规描述和制度保障,从整个国家法制规定的层面理解全社会对老年人权益的重视与维护,并总结出上述做法的进步意义与时代局限,进一步探讨这些经验与教训对于当今社会相关制度建设的指导意义和有益启示。本文全文约五万字,共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探寻中华民族“敬老尊老”传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讨论唐代“敬老”法律的具体制度设计,分别从“身份尊崇、经济优待、家长特权、司法保护”四个方向共十几个方面,结合现在所能参考的历史文献和唐代律、令、格、式等法律文本的规定,具体介绍该时期的敬老尊老制度与举措;第三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唐代“敬老”制度的合理价值与历史局限,探究这些制度规则形成的原因,分析其对于当时社会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第四章对唐代“敬老”法律制度的现代启示进行论述,总结唐代在相关方面的得失利弊,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扬长避短,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