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以及民间文学整体研究的方法,考察长阳廪君神话传说的流传轨迹,并以此为个案,探讨当代民间文学传承的新特点。 本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廪君神话传说的文献记载。先秦《世本》最早记录了廪君神话的主要母题,奠定了该神话的基本面貌;清代以来,廪君神话在长阳有一个重要变化,即廪君与向王天子被等同起来,开始了地方化过程,这一过程为今天该神话的再生和传承作了铺垫。第二部分是当代长阳廪君神话传说的调查报告。通过对渔峡口、资丘、武落钟离山和麻池四个主要地点的调查,基本明确了廪君神话传说在当代长阳的传承状况。50年代的民族识别,80年代成立土家族自治县和90年代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潮,为这一神话传说的再生提供了契机,廪君传说成为长阳的文化资源并传布开来。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民间文学传承的时代特征。1、传承主体由自发到自觉。当代民间文学的传承主体已不限于下层文化中的自发讲述者,政府、文化人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民众都积极参与传承活动:政府依据对传说的文化价值定位复制传说核,使传说的传承获得物质载体的支撑;文化人对文献记载进行解释和加工,张扬传说作为民族象征物的特性,使之通过文字和大众传媒播散开来;伴随着民族意识和地方意识的自觉,民众对传说正进行着口头创造。在传统讲述背景急速变迁的情况下,多重社会力量的自觉推动使民间文学再现生机,并实现了社会功能的转换。2、传承线路出现新特点。(1)时间的跳跃性。传说核的复制为传说提供了扩散和延续的附着物,物质载体的支撑使传说可能跨越不同的时代被重新塑造;(2)反哺式传承。在民间文学再生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讲述或转述民间叙事,承担起讲述者的角色,为民间文学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作者提出尚需进一步讨论的相关问题,如现代传媒对民间文学传承的影响,民间文学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如何看待fakelor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