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空气污染环境下儿童体格生长情况,为后期进一步了解空气污染暴露对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铜梁县公立医院出生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150名,分别在纳入对象出生时、18月龄、24月龄、30月龄、42月龄、54月龄和60月龄纵向随访其体重、身长(身高)及头围。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生长标准(2006)及中国儿童生长标准(2005)为参考标准,分别运用WHO2011v3.2.2软件及中国儿童体格发育与营养评价系统软件计算年龄的体重Z评分(WAZ)、年龄的身高(身长)Z评分(HAZ/LAZ)、身高(身长)的体重Z评分(WHZ/WLZ)、年龄的体块指数Z评分(BMIZ/BAZ)及年龄的头围Z评分(HCZ);评价儿童各月龄段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并比较各月龄阶段出现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头围偏大或偏小的比例。结果:以WHO2006生长标准为标准:女童的身高(身长)在24月龄及54月龄时、男童的身高(身长)在24月龄、30月龄、42月龄及54月龄时均值低于WHO生长标准身高(身长)的平均水平(P<0.05);男童的体重在18月龄、24月龄及30月龄、女童的体重在18月龄、24月龄级30月龄时低于WHO生长标准体重的平均水平(P<0.05);男童的头围除外30月龄时其余各月龄均值均低于WHO儿童生长标准头围的平均水平(P<0.05),女童的头围在各个月龄时均达到WHO儿童生长标准头围的平均水平(P>0.05);各年龄阶段低体重、生长迟缓及超重检出率均低于WHO公布的2000-2009年间世界平均检出率。5岁以内出现头围过小或过大的检出率(受调查儿童在任何年龄段出现均算1次)分别为:8.7%及6.0%。两相邻检测年龄段z值的变化(△Z-score)在0-18月龄阶段的△WAZ及男童在0-18月龄间及女童在18-24月龄间的△LAZ小于-0.67,增长不足,其余各两相邻检测年龄段△WAZ及△HAZ/△LAZ在-0.67~0,67之间,体重及身高增长正常;男童的△HCZ在24~30月龄间出现增长加速(为0.77>0.67),其余各年龄段男女童△HCZ在-0.67~+0.67之间,增长正常。以我国2005年生长标准为标准:男童、女童的身长(身高)除外其出生时其余各年龄段均低于我国2005年生长标准身长(身高)的平均水平(P<0.05);男童的体重除外出生时、42月龄及54月龄,女童的体重除外出生时其余各年龄组均低于我国2005年生长标准体重的平均水平(P<0.05);男童各年龄段及女童0月龄、18月龄级24月龄的头围均低于我国2005年生长标准头围的平均水平(P<0.05)。低体重检出率(除外男童出生时及42月龄)、发育迟缓检出率(除外女童出生时)、消瘦检出率(男童出生时和18月龄及女童30月龄)均高于我国各项指标的平均检出率。5岁以内出现头围过大或过小情况检出率分别为5.3%和17.3%(受调查儿童在任何年龄段出现均算1次)。两相邻检测年龄段z值的变化(△Z-score)除外0-18月龄阶段的△WAZ及△LAZ小于-0.67,增长不足;男女童均在24-30月龄间出现增长加速(男童△HCZ为0.77>0.67,女童△HCZ为0.82>0.67),其余各年龄段间△HCZ在-0.67~+0.67之间,增长正常结论:本研究显示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下的儿童身高、体重及头围均数普遍低于我国及WHO的平均水平(尤其是男童头围水平),但是大多在正常范围;虽然在0~18月龄段间身高及体重生长速度增长不足,但是其后各年龄段其生长速度大都正常;头围水平虽然偏低,但是其在24~30月龄段时出现增长加速,以后各年龄段间增长正常。与世界平均检出率相比其低体重、生长迟缓及超重的检出率均偏低,但是与我国平均检出率相比,消瘦、低体重及生长迟缓检出率普遍偏高。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探索研究,以便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儿童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