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为直接面对农村的基层政府,县级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承担着农村区域的行政管理、提供面对农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农村政治稳定、协调沟通城乡关系、构建政府合法性等多方面的职责。以上各种职能的实现只有在县级财政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但是,由于目前的县级财政大多处于困难状态,要担当新时期赋予的任务首先需要解决县级财政的困难。缓解县级财政的普遍困境使其能为县级政府的正常运转和职能实现提供财力保障,进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责,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棘手难题之一。这不仅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首先必须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薄弱的生产力基础是造成县级财政困难的重要因素,但财政体制作为最直接的财力分配方式,是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制度性诱因。因此,在探讨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时,需要从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两方面着手。但目前有关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讨论和文章较少,也未见专著与论述。因此,对新农村建设与县级财政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意义明显。本文主要采取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县级财政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出我国县级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县级财政的要求探讨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和完善县级财政的路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