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让企业得以借助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紧密联系降低融资门槛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增信方式。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不仅受到融资企业内部条件的影响,也会受到企业所处的供应链、行业乃至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考量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时考察因素应更为全面。另一方面来讲,建筑行业本身存在一些与传统制造业不同的特点,例如工程的集中性和复杂性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资金成本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特点都给建筑企业的融资带来了独特的风险。本文从建筑行业的供应链融资切入,基于传统金融风险评价理论,结合建筑业行业特点和供应链金融理论,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建筑行业的供应链风险二级指标评价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自身及外界授信提供者和投资者正确识别潜在的投资风险并合理规避风险。本文首先整合梳理了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理论,结合信息不对称、博弈论等经济理论对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阐述了本文所选用的层次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其次,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基础和专家意见,采用文献沉淀法、专家评分和相关性分析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借助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一套评价建筑行业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一共包括融资主体资质、核心企业资质、所处供应链与行业状况以及融资项目状况四个大类,共31个二级指标。再次,本文综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标的公司Z公司及其某一融资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评价集V和权重集W的建立上,本文借助了 6名商业银行和建筑业专家进行评分,其中4名专家与Z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对于Z公司了解深入。权重集W的建立过程中,包括构造判断矩阵、求解特征向量、一致性检验等步骤,具体计算过程利用Excel和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对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步骤,我们对评价矩阵采取广义模糊算子M的运算方式。该运算方式是在模糊综合评价运算中使用较为广泛、结果可靠性得到验证的运算方式。最后,我们采取两种方式表征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一是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四个一级指标各自为Z公司融资带来的金融风险可能性,结果表示,公司自身资质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资质带来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可能性适中,所处行业与供应链带来的风险较小,融资项目本身带来的风险很小。二是数量化结果的表征,我们对于得出的评价矩阵B,结合评价集V的量化表达X,计算出标的公司的供应链内容风险的最终得分57.96分。这一分数表示结合各项指标,Z公司进行供应链融资的金融风险较小。结合以上结论,我们对Z公司和有意参与其供应链融资的商业银行、外部投资者提出建议,Z公司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降低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而外部投资者在参与供应链投融资活动时,除了融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情况等,更应该着重关注融资项目本身的运营情况和还款可能性,结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情况与行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一方面能规避由于上下游企业隐藏的潜在风险,又有利于优质的项目能以合理价格获得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