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地区间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象严重,择校、寻租、种种不利于教育发展的现象不断出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努力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要想完成这目标,首先必须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对当前区域间、地区间教育非均衡发展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把握,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信息。在本研究中,笔者以国内外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以我国现有法律政策为依据,吸取前人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相关成果,构建初步的义务教育发展指标。通过运用两次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对构建的指标进行修订,运用层次分析问卷调查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基于系统模式理论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为教育背景领域均衡、教育输入领域均衡、教育结果领域均衡。教育背景领域下又分为文化背景、经济背景两个一级指标;教育输入领域下分为财力投入、人力投入、物力投入三个一级指标;教育结果领域分为学业完成、学业成就、主观满意度三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下又分为若干二级指标。本研究还以普通初中教育输入为切入点,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2003-2009年我国普通初中地区间、区域间的差异进行了测度,发现了以下结论:1.全国范围来看,2003-2009年间我国普通初中各地区间财力投入差异要大于人力投入、物力投入差异。在财力投入方面绝对差异逐年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趋势成波浪式发展,但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人力投入方面,教师年平均工资、教师学历合格率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教师年平均工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教师学历合格率相对差异逐年减小。在物力投入方面,学生占有仪器值的相对差异最大,但绝对差异逐年缩小的趋势,总体各项指标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2.从200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2009年教育输入得分,前三名的是上海(最高)、北京、天津三个城市、最后三名的是河南、江西、贵州(最低),教育输入得分低于全国平均得分的有15个省(自治区)。3.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来看。财力投入方面东部地区财力投入约为中、西部地区两倍以上;西部地区财力投入略好于中部地区。人力投入方面,东部地区教师合格率约比中、西部地区高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教师年平均工资约为中、西部地区教师的1.5倍;教师数量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物力投入方面,东部地区各项指标均好于中、西部,中部地区除了在每班人数指标差于西部地区,其余物力投入指标均好于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