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的腐蚀保护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在金属表面生成聚合物膜达到防腐的目的,是目前腐蚀与防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的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金属铜在碱性溶液中钝化行为及受BTA的影响;铜表面聚苯胺膜的电化学制备及防腐性能的表征;铜表面聚苯酚膜的电化学制备及防腐蚀性能的表征等。采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法和恒电势氧化法研究了金属铜在0.1mol/L NaOH+0.2mol/L Na2SO4碱性溶液中的电钝化行为,以及加入BTA后对铜的缓蚀作用,结果显示铜在碱性溶液中氧化还原过程中出现3个氧化峰、2个还原峰,其中3个氧化峰对应于金属铜氧化生成一价的亚铜氧化物和亚铜氧化物进一步氧化为二价铜氧化物的过程,两个还原峰分别对应于二价铜氧化物的还原为一价亚铜氧化物和一价亚铜氧化物进一步还原为金属铜。BTA对金属铜的阳极氧化过程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亚铜氧化物的生成抑制作用更明显,但BTA的浓度应不低于1.0×10-3mol/L。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同浓度草酸钠和苯胺溶液中进行聚苯胺膜的制备,通过开路电势、交流阻抗、塔菲曲线、图像颗粒分析系统对制备的膜腐蚀防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草酸钠溶液中,苯胺可以在金属铜表面聚合,阻塞电极表面上已形成的疏松的草酸铜膜的孔隙,可立即引起很高程度的钝化。但是这种膜的稳定性差,在腐蚀性溶液(3%NaCl)中浸泡一定时间防护作用迅速下降,这与草酸铜基底膜与铜本体之间的结合力差有关。采用循环伏安法、开路电势法、塔菲曲线、恒电势法、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碳酸钠溶液中聚苯酚膜的制备以及膜对金属铜的腐蚀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在碳酸钠溶液中循环伏安法制备的聚苯酚膜为绝缘膜,对金属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耐腐蚀性与膜制备条件密切相关,包括苯酚浓度、电势扫描速率、扫描圈数、碳酸钠浓度等。循环伏安法制备的膜随着扫描速率的降低,膜的致密性、耐腐蚀性逐渐提高;在苯酚浓度为0.05mol/L时生成的聚苯酚膜的致密性、耐腐蚀性最好,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使膜的致密性、耐腐蚀性降低。碳酸钠浓度对所制备的聚合膜影响较小。也采用恒电势法制备了聚苯酚膜,并测试了对铜的腐蚀防护作用,结果显示恒电势法制备的聚苯酚膜对金属铜也起到一定的腐蚀防护作用,但这种膜的稳定性不好,耐腐蚀性能远不如循环伏安法制备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