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约翰·济慈《心灵颂》和《秋颂》中的易逝性主题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济慈的颂诗诞生以来一直广为传颂,经久不衰。这些精美的诗歌不仅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在各种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最著名的几首颂诗:《心灵颂》、《忧郁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的创作集中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各首颂诗完成的中间间隔又很短,因此,许多评论家认为这些颂诗虽然取材各异,但在很多方面仍有相似之处,如诗歌的基调﹑风格等。在主题方面,评论界普遍认为他们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美丽,讴歌艺术王国的神奇,同时也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痛苦的反映。除此之外,易逝性主题也是评论界普遍赞同的观点,一些学者对这一主题在《忧郁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中的体现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并没有评论将这些颂诗列为一个整体并探索他们统一的易逝性主题,当然,这一主题在《心灵颂》、《秋颂》中的反映也并没有得到关注。《心灵颂》、《秋颂》是颂诗系列中比较特殊的两首。《心灵颂》是济慈写的第一首颂诗,也被认为是不太成熟的一首,因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评论界普遍认为此诗宣告了济慈对人内心探索的开始,歌颂的是永恒的心灵。《秋颂》是颂诗最后一首,写于同年的秋天,被认为是最完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评论界普遍认为这首诗最好地反映了济慈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也有的认为它是对大自然轮回的影射和诠释。然而,并没有评论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并研究他们共同的主题。本文将其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得出结论:这两首诗有着共同的易逝性主题。易逝性是指事物的易变性,不长久性和不永恒的特质。尽管有不少评论认为《心灵颂》和《秋颂》的主题是对美的追求赞美,也有人认为他们暗含了济慈忧郁苦闷的心情。本文则认为这些都不是他们最根本的主题,只是济慈对一切事物的易逝性本质在潜意识里深知的表现。通过具体分析,我们不光能看到济慈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摆脱不了的易逝性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其他几首颂诗以往的易逝性主题的分析,得出结论:易逝性同样是《心灵颂》和《秋颂》的深刻主题。这样,几首著名的颂诗就因统一的易逝性主题而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其他文献
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现代社会,民生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需求问题,现代民生问题的核心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宪法正义是最大的社会正义,要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在不断
农业的现代化需要社会化服务的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成长,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
为提高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在明确公众参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方法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实体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我国城乡发展失衡,引发“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掣肘之痛,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党的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所学习的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
粗糙集理论是由波兰科学家Z.Pawlak在1982年提出的一种处理模糊和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已经成功应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领域。利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数据挖掘,抽取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零售行业中,超市以其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赢得消费者,促销已成为了主要的竞争手段。中国本土超市促销中的存在只注重商品的销售,忽视对超市本身的宣传;忽视消费
首先分析了反后坐装置对火炮系统的重要性,阐述了对火炮反后坐装置性能定量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影响火炮反后坐装置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表征反后坐装置工作性能的
“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农业兴国则稳,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是保障我国各领域健康发展的前提。“
利用电力线通信,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如在中高压输电网(35kV以上)上通过电力载波利用较低的频率(9-490kHz)传递低速数据或话音。在低压(220V)配电网,PLC技术主要用于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