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山绣线菊(Spiraea×bumalda’Golden Mound’)为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其叶色艳丽、花朵繁茂、株形低矮整齐、观赏期较长,且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广泛应用。但金山绣线菊幼苗不耐失水,在绿化栽培初期养护管理困难,且在城市公路及桥体等高燥地段绣线菊幼苗绿化栽培很难成活。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定向筛选和培育耐旱节水型园林地被植物成为目前园林地被植物的育种目标。采用PCR的方法,从菊花中分离得到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gDREB1A和脯氨酸合成酶P5CS1基因全长,利用DNAMAN进行序列比对,所获序列与已知报道序列同源性达到98%。构建了转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BIG-P5CS1-DREB1A,并通过冻融的方法转入了农杆菌LBA4404和EHA105中。以金山绣线菊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优化了不定芽再生体系,愈伤组织在附加0.03mg/LTDZ的培养基上获得了92.5%以上不定芽的再生率,平均不定芽数达6.5个且再生芽发育良好。建立了金山绣线菊受体再生体系,选择抗生素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金山绣线菊愈伤组织对潮霉素较为敏感,潮霉素浓度为5mg/L时,4周时间即可使外植体全部褐化死亡;当卡那霉素浓度为80mg/L时,愈伤组织基本不发生分化,但愈伤组织生长良好。由此确定卡那霉素为绣线菊遗传转化中适宜的选择抗生素,最适选择压为80mg/L。抑菌抗生素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00mg/L的头孢霉素和200mg/L的羧苄霉素都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菌株LBA4404的生长,却对金山绣线菊愈伤组织的芽分化影响不大,可确定为适宜的抑菌抗生素。初步建立了金山绣线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将金山绣线菊叶片愈伤组织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预培养1d,用OD600=0.6-0.8的农杆菌稀释10倍之后侵染4min.,转至黑暗条件下共培养2d,然后在80mg/L的kan选择压下连续筛选8周以上,将诱导产生的抗性芽转接入1/2MS+0.5mg/LNAA+0.1%AC的生根培养中。PCR检测结果表明,共获得PCR阳性植株17株,转化率达到2.3%。本试验拟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育种手段,获得耐旱、耐盐性良好的金山绣线菊新材料,为培育耐旱节水型园林地被植物新种质提供基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