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文人苏轼,以他乐观豁达,与人欢笑的生活态度和坦坦荡荡的博大胸怀为世人所称道。他博学多才,饱览群书,心中抱有儒家“三立”的宏伟愿望,希望能够报效朝廷,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苏轼的个性使他在宦海当中浮浮沉沉,一生两次经历在朝、外任、贬居的坎坷遭遇。宦海的浮浮沉沉使苏轼早已适应了以豁达乐观,机智诙谐来面对逆境,迎战命运的不公。苏轼将这些融入自己的诗歌当中,以“一笑”来置整个昏暗不堪的社会于千里之外,因此在他大量的诗歌中包含了很多尚“谐”诗歌。本文试从苏轼的这些尚“谐”诗歌入手,着重分析探究苏轼这类尚“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挖掘苏轼尚“谐”的多方面影响因素。本论文共分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现代汉语词典》、《文心雕龙》以及古书上的记载对“谐”进行准确的界定,对尚“谐”诗歌做明确的解释;并通过比较找出尚“谐”诗歌与其他诙谐类故事、笑话的异同,指出“谐”的意义;然后对苏轼的诗集进行统计,列举苏轼的“戏”字题诗歌以此说明苏轼善“谐”。第二部分对苏轼的尚“谐”诗歌进行归类分析,将其分为三类:寓庄于谐的政治讽喻诗、嘲戏他人的谐趣诗、嘲笑自己的谐趣诗。并以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分析苏轼在这三类诗歌中所体现的对人生世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不幸遭遇的自我调侃。第三部分分别对苏轼在尚“谐”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喻、反语、俚语这四种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论述。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苏轼的这类诗歌进行探源和意义分析,分别从苏轼的个性特征、人生经历、才华学识、受前人以及前代“谐文学”的影响五个方面来探究苏轼诗歌尚“谐”的根源,并且探讨苏轼尚“谐”诗歌在诗格、诗风方面对后人创作的影响。他的诙谐幽默是于那个时代含笑的批评,是于他人以及自己含笑的鼓舞!他将宦海中的浮浮沉沉、仕途上的屡屡挫败、生活中的处处艰辛都化为他尚“谐”诗歌的诗料,其中有他诙谐幽默的天性使然,当然也有他内心苦闷的宣泄,这种宣泄不是激进与消极的,却是积极与微笑的,苏轼正是通过尚“谐”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他深沉而又愤懑的笑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