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整体上说,国有企业至今仍面临较大的困境,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仍较低,亏损面较大,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重复建设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不太有力等。尤其是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员工下岗、企业逃债行为等现象日益严重。其根本原因,一是企业外部缺乏有效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企业内部缺乏健全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机制即狭义的治理结构进行创新。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分析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内涵,接着介绍了六种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利益相关者”模式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利益相关者”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启示。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是许多人所分析的“内部人控制”,而是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这种治理结构带来了许多弊端;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沿用的“股东至上”逻辑也使国有企业陷入困境。 第三部分指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创新不能摆脱我国的现实约束条件;其次,要用“共同治理”或“利益相关者”逻辑来代替“股东至上”逻辑;最后,要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引入“相机治理”机制。 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思路。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应按分类改革的原则进行财产权改革并完善法人财产制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有企业共同治理机制和相机治理机制的具体设计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