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量训练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力量训练计划是一个运动员发展和成功的基础。实践证明,分期力量训练是重要的力量训练方法学,对各项运动水平及成绩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长跑运动员,尤其是少年运动员如何进行力量训练分期,同时,分期力量训练对决定中长跑成绩的关键指标--跑步经济性有何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为了进一步明确分期力量训练对跑步经济性影响或促进作用,本文选取12名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西安体育学院竞技体校)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法对12名运动员进行为期16周的分期与非分期力量训练,其中实验组6名(分期力量训练),对照组6名(非分期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运动员进行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和转向成绩的测量,并将所得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经过16周的分期式力量训练,经测试及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实验组经过实验前后对比发现,专项成绩、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均有所提高,但跑步经济性(21%、14%、10%)提高的幅度较最大摄氧量(8%)提高的幅度大,而且65%最大摄氧量对应负荷的跑步经济性提高的幅度最大;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项成绩、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没有差异;实验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在跑步成绩上有较大的提高,实验组(8%)较对照组(6%)在最大摄氧量上也有所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各负荷的跑步经济性均有所提高,尤其是65%最大摄氧量对应的跑步经济性实验组(21%)较对照组(9%)有差异具有显著性。
通过对实验前后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专项成绩、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的测量及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与非分期式力量训练相比,分期式力量训练对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跑步经济性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2、经过16周分期式力量训练,实验组运动员较对照组在最大摄氧量、跑步经济性均有所提高。
3、随着中长跑专项距离的增加,跑步经济性的提高幅度呈现出专项特征,即随着专项距离的增加(如1500m到5000m),低最大摄氧量负荷下(65%)对应的跑步经济性提高幅度更明显。
4、中长跑运动员分期式力量训练安排由解剖学适应期、最大力量提高期、肌肉耐力转化期、竞赛保持期以及恢复调整期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
5、根据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生理、专项以及代谢特征,在分期力量训练的不同阶段对训练重点以及训练方法学进行适当调整,保证产生渐进、稳定的训练适应,并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度训练。
6、在分期力量训练实践中,应注意结合竞赛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同时要加强对肌肉耐力、最大摄氧量,尤其是跑步经济性等有氧代谢指标的监控,保证科学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