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就作为一种修辞格,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里。所谓“移就”就是“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属于乙印象”(陈望道,1979)。它在交际过程中使信息的表达匠心独用,简洁精练,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移就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传统意义上对移就的研究主要从修辞角度出发,研究移就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功能,强调移就的美学功能。范(1996),李(2000)和钟(2004),他们认为移就具有简洁独特的效果效果,能够吸引成功地读者的注意力。随着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发展,人们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移就,(张,2006;张,1995),从心理学方面,(李,2000;刘,1997),认知语言学方面研究,(罗,2005;汪,2005),和句法结构方面,(钟,2004;刘,2003).这些都对移就研究做出一定贡献,但这些研究对移就的生成机理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移就辞格,它是由徐盛桓(2007a,b,c,d)提出的。自主依存框架被用来探索语言的产生机制是基于心智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以相似性和邻近作为它的维度。隐式表达和显式表达在人类的话语中构建一个自主依存联盟。根据分析框架,一个不完整的话语是显式表达式,它被命名为依存成分,依存成分衍生自自主成分,也就是人脑中的意向内容。自主成分主导依存成分通过接近/相似关系,并且通过拈连连接在一起。如果需要的情况下,这个推导过程是可以逆转的,依存成分可以推衍出自主成分。但这个框架只适用于那些依存成分可以进行推衍的结构,并且移就属于这种类型。目前的研究试图使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来发现移就是一个以邻近性原则为手段从自主成分推衍依存成分过程。语料研究证明移就是一种认知现象,根据邻近性原则从自主成分向依存成分推衍的过程。自主-依存框架下移就表达生成的整个过程:人们由语料情境可知,说话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可以记作自主成分Autonomy1,它与最终的移就表达Dependency2构成自主-依存联结;在语言精炼、幽默、创新等意向态度推动下,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关系,把自主成分Autonomy1第一次推衍结果记为依存成分Dependency1;如果依存成分Dependency1还不能完整清晰的表达说话者的意向目的,Dependency1可以看作为Autonomy2被推衍为Dependency2,开始新的推衍循环过程;保证从自主成分Autonomy1到依存成分Dependency2的推衍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是人类知觉的推理性和不变性,这样它就免去了说话人对超常规搭配不能被听话人理解的疑或。通过对移就生成机理的研究,一方面,帮助人们创造出更创新、精炼练、吸引人的移就辞格。另一方面,也能有助于理解移就。另一方面,移就修辞格的生成是根据邻近性原则从自主成分推衍出依存成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