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基储氢材料以其可逆性好、来源广、原料易得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普遍研究,已经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储氢材料之一。然而,它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实现可观的吸放氢性能,这极大的限制了它在车载储氢方面的应用。本文通过聚苯胺碳化产物(PP)和淀粉热解产物(PSS)为添加剂,制备出MgH2-PP和Mg-PSS两种复合体系以及一系列复合材料,并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微观形貌研究PP和PSS对镁基储氢材料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PP材料在与氢化镁(MgH2)球磨以后,MgH2均匀的分散在PP结构表面,并且在吸放氢循环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这是该复合材料储氢性能改善的关键所在。尤其是MgH2-PP-1复合材料,它的初始放氢温度比纯MgH2低了75 K,更是能在423 K条件下20 min内吸氢2.5 wt.%,这是MgH2和MgH2-PP-2不能比拟的。多次循环吸放氢以后,复合材料中的Mg团聚现象也得到很大改善,PP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促进了循环过程的吸放氢过程。与此同时,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结合碳材料的分散效果,可以利用Mg粉代替MgH2来制备Mg基储氢材料,从而在原材料上降低Mg基储氢材料的制备成本。通过可溶性淀粉热解产物与Mg粉氢化燃烧(HCS)并辅以球磨制备的Mg-PSS复合材料能够实现较低温度的吸氢。研究表明PSS能促进Mg粉的HCS过程;Mg-PSS-2复合材料能够在循环中保持良好的可逆性;在573 K条件下,复合材料能在40 min放氢2.6 wt.%,较纯Mg(0.1 wt.%)和MgH2(0.3 wt.%)有巨大提升。在吸放氢循环后,复合材料中没有发生团聚现象,并且形成了规则的正八面体结构,这也是复合材料循环稳定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