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变生态承载力。通过研究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将有助于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承载力的土地利用变化原因,从而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理论对岔口小流域生态承载力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基于ArcGIS、ENVI等软件解译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空间统计和分析,得到现状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程度、强度四个方面入手,对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次,构建了岔口小流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及主成分分析理论对岔口小流域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程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然后,基于MATLAB软件和支持向量机理论对2008年至2013年的岔口小流域生态承载力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模拟,并利用数据来预测未来承载力的水平。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提高岔口小流域的综合承载力提出建议。结论:(1)2003年-2013年岔口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集约度有所提高。研究期内,园地和林地增速最快:草地的土地利用强度为-0.29%,是土地利用强度变化最剧烈的地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效果显著,并且坡改梯工程稳步推进。(2)整体而言,研究期间生态承载力有所增长。三个子系统中,增长最快的指数是社会经济影响力指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更大。其中,土地垦殖指数、森林覆盖率、径流中泥沙流失量、径流中氮磷含量、粮食单产、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是主要影响因子。(3)目前,基本满足基于粮食安全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要求,但耕地需求量已经接近耕地保有量。土地利用动态度与生态承载力变化量成正相关,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同生态承载力指数二者成负相关。(4)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机建立的回归模型精度满足90%的要求,准确性较高,可以用来进行岔口小流域综合承载力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