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大跃进”高潮的产物。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促使中国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思考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因为他觉得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可以也应该加速了。经过1956年和1957年在经济发展方针上的反冒进与反“反冒进”之争后,最终确定了跃进的经济发展方针,并且首先在农村展开。1957年底和1958年春掀起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就掀开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在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农业合作社自发的合并为大社的倾向,这引起了中央的注意。随后在中共中央的引导下河南信阳地区的一些大社在全国最早建立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不仅包括农业还有工业、学校,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公共食堂。这种新型的农村基层组织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兴趣,他在到河北、山东、河南视察的过程中一路宣传人民公社好。经过《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宣传,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河南、山东建立农村人民公社,中共中央随后在北戴河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并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布。全国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为了尽快在全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中共中央作了充分动员,动用了所能动用的一切手段来宣传什么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好不好、为什么要建立人民公社等问题。在宣传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强调人民公社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人民公社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并暗示人民公社就是将来逐步过渡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桥梁。正是借助于充分的宣传动员,这场运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公社化。本文将围绕着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文字宣传、语音宣传和形象宣传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中的宣传动员进行考察。全文围绕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运动中的文字宣传进行了历史考察。该部分主要考察了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对人民公社的宣传和最早研究人民公社的《红旗》杂志的情况以及在办人民公社的过程中大字报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其次,主要考察了运动中的语音宣传的情况。该部分着重介绍了中央领导人对农村人民公社化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中央在农村地区建立有线广播网以强化对农村宣传控制的过程。再次,考察了农村人民化运动中的形象宣传,该部分介绍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而又具有较好宣传效果的诗歌、漫画以及展览等宣传形式。最后,总结分析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宣传动员所呈现出的高度组织化、浪漫化和庸俗化以及泛政治化等特点。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宣传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对公社化运动中宣传动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人民公社体制就在全国建立起来。此外对这段时期宣传动员的研究也能够使人们对共产党在这一期的宣传政策、宣传方式和策略有一个了解,同时对这一运动中宣传动员的考察有助于给我们描绘出更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从而拓宽中共党史研究和当代中国史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