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所主要讨论的内容是汉代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状况,需要我们跨学科、跨领域的去进行综合研究。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基于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国古史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研究的综合性课题,更要结合文化史、民族史、社会史、考古资料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才能将本课题的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展示。按族系划分,在两汉时期我国东北地区活跃着:肃慎族系:真番、挹娄;秽貊族系:秽、貊、夫余、高句丽、沃沮;东胡族系:东胡、鲜卑、乌桓等大小十余个边疆古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这些东北古民族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片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区域中,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于此同时,他们都与中原汉王朝不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双方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中华文化的成长共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本课题主要讨论的内容,正是汉代我国东北边疆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相交流的这个过程,立足于文献基础,力图发现种种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内在逻辑与联系,试图理清这一文化交流、融合进程的思路,探讨这一文化交流进程的历史意义,在这一前人尚未深入涉足的领域内尽一丝探索之力。本论文主要有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在导论中,主要探讨了本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以及对相关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的是汉代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重点考察了汉代生活在东北地区各民族的居地、迁移以及人口流动状况,明晰了这一地区民族融合的整体态势,并进一步的讨论了汉代东北地区民族融合对东北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意义。第三部分为汉代东北边疆民族与汉族的物质文化交流。在对汉代东北边疆民族与东北地区汉族物质文化发展程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汉代东北地区在汉文化影响之下的物质文化总体发展趋势。第四部分为汉代东北边疆民族与汉族的制度文化交流。本部分主要考察了汉代东北各边疆民族社会制度的具体形态与总体特征,分析了汉王朝东北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并讨论了汉代东北地区制度文化发展的水平。第五部分为汉代东北边疆民族与汉族的精神文化交流。本部分首先讨论了汉代东北各边疆民族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了汉文化对东北边疆民族文化在思想层面的影响,考察了汉代东北地区以汉文化为主导的精神文化发展进程。第六部分为汉代东北边疆民族与汉族的民俗文化交流。本部分首先考察了东北边疆民族与汉族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和总体特征,分析了汉族与东北边疆民族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性以及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历史原因,以及讨论了双方在民俗文化上的融合趋势。
其他文献
多种货币形态共存,货币之间必然存在比价与变动,这是经济社会中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在明代货币白银化进程中,货币比价变动对社会经济、国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政治权
清代实行的是银钱并举的双本位货币制度,银钱比价作为货币问题的核心,是所有经济社会矛盾的焦点。银钱比价的演变也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
目的:观察川穹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川穹嗪注射液1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
<正>熊基权,1945年生于湖南邵东,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书法专业,一级美术师。现任石家庄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石家庄市书协终身名誉主席,河北省书协顾问。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在东平县播种面积不断增大,但由于晚疫病连续发生,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马铃薯品质和产量。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病原和症
工程造价控制是有效管理建筑工程投资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下,对工程招投标阶段实施造价控制、降低工程成本并最终取得理想的投资效益,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重要
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造型多样,雕刻技法细腻娴熟。而鱼的表现手法出现在众多画像石的刻画内容里,其优美的雕刻融入丰富的寓意,为汉画像石的灵动展现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笔。鱼
目的:评价MRI和MR血管成像(MRA)在烟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烟雾病患者的MRI和MRA资料,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23例患者MRA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的血管狭窄/闭塞,18例基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
元朝平宋过程中,开始在新占领区用中统钞替代南宋银钱楮,至元十七年正式宣布"江淮等处行钞废钱"。但中统钞在替代南宋旧币过程中,持续大幅度贬值,元廷甚至一度被迫承认白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