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面语是语言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不过谈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因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厘清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乃是深刻认识书面语的重要前提。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问题历来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重视口语到重视书面语,有关认识不断调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随着视角和视野的改变,对于二者关系以及各自价值会有不同发现。文章主要考察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且以重新认识汉语书面语的价值和功能为重点。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综述,首先广泛搜集国内外学者有关认识,比较其不同之处并找出分歧产生的原因。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索绪尔等人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复写,口语比书面语更为重要。而另外一些语言学家,如寇尔马斯(Coulmas)、韩礼德(Halliday)等则从语言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功能性出发,强调书面语的作用和价值。在中国,传统语言学派历来重视书面语,时至近代由于文言与口语严重脱离以及受西方拼音文字理论所影响,黄遵宪、胡适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重视言文一致问题,并给予口语以高度关注。建国以后,随着国内语言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如陈佑林、郑立华等人开始注意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不可简单化,并作了一些深入研究的尝试。前人的探索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宝贵的经验,但仍有一些缺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入探讨予以解决。第二部分,明确口语和书面语的概念和特点,并从内涵和外延上确定书面语的意义,将文字与典型的书面语区别开来。然后,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社会功能等角度比较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第三部分,分别从四个方面——即发生顺序、依存关系、决定关系和互动关系——对口语和书面语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这一事实加以论证。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二者并非表现为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书面语不是口语的消极复制;书面语旦形成,会表现出自身的独立性并对口语产生诸多影响。第四部分,在前述讨论的基础上,给予汉语书面语价值以符合实际的再评估。首先,从共时的层次看,汉语书面语对普通话的形成、丰富和规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次,从历时的角度看,以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为主的汉语书面语为汉语发展史研究以及方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至于对文化传承和社会交际的贡献则更是不言而喻。最后,从当前汉语的使用和发展看,汉语书面语能力不仅是影响汉语学习和外语学习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影响汉语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怎么说都必须给予汉语书面语教育以高度重视。第五部分为结语,概述本文研究结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说明有待深化的课题以及笔者未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