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认同是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状况既能够反映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直接体现。大学生积极的政治认同有助于执政党在青年中发挥影响力,增强党的合法性基础,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了解大学生政治认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情况,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把握,防止大学生由于政治敏感点被激发而引起的大规模社会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大学生政治认同以不同历史阶段的背景为影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演变。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两个阶段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受当时拨乱反正的政治形势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批判反思和政治热情回升的趋势,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大学生就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这与当时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影响紧密相关。90年代初期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全社会的眼光集聚到经济领域,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理智、务实的一面,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绩效认同显著。进入21世纪,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一时期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以民生本位和社会公正为主导的公民权利认同成为共识。通过大学生政治认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根本原因,社会政治形势是直接原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是重要保障,社会文化思潮是重要原因,因此,国家要继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高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校教育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