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热灌注对机体热耐受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为170万。近年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病人数高达150万,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1位。目前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热疗(Hyperthermia)是继上述方法后出现的第五种肿瘤治疗方法,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hyperthermicchemotherapy,IHCP)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重要方法之一,腹腔内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及并发癌性腹水的病例应用IHCP可以达到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以往关于热疗的生物学研究证明:加热可以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学者们一致认为:加热温度应控制在43℃持续1h以上即可杀伤肿瘤细胞。但是如何进行腹腔热灌注,如何控制腹腔热灌注的温度、如何准确测温是临床上一直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在大型动物的基础研究资料欠缺,机体能够耐受的极限腹腔灌注温度尚未见报道,腹部无损伤测温技术尚不完善,使IHCP存在加热温度难以控制、对周围正常组织存在损伤等问题。 本实验采用与人比较接近的普通家猪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研制的BR-TRG-I型智能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以42℃、43℃、44℃腹腔灌注液连续腹腔灌注2h,观察猪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及腹部脏器病理变化。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中不同的温度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内脏器官的病理改变,以研究腹腔热灌注化疗中机体能够耐受的适宜温度,为临床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 选用普通家猪9头,应用智能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建立腹腔热灌注动物模型,分别用42℃、43℃、44℃的腹腔灌注液进行腹腔灌注2h,每组3头。在腹腔热灌注前、中、后分别记录实验猪的生命体征变化;灌注结束后,小口开腹分别切取小块腹腔脏器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然后缝合切口,喂养2w,分别于灌注前、灌注后1d、3d、7d、14d抽取外周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setranasmin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a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尿酸(uricacid,UA)等指标,了解肝、肾功能变化。于2w后处死动物,获取腹腔器官做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 1.腹腔热灌注过程中,智能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性能稳定,建立循环通畅,温度控制满意,腹腔内温度稳定,达到临床腹腔热灌注要求。 2.在腹腔热灌注过程中,猪生命体征的变化: 在腹腔热灌注过程前、热灌注中1h、热灌注后0.5h及热灌注后1h,对猪的体温(食管内温度)、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进行检测。42℃、43℃腹腔热灌注2h,与热灌注前相比,热灌注中1h猪的体温约升高1℃,心率增快达110次/分左右,呼吸增快达35次/分,平均动脉压降低20mmHg,在腹腔热灌注1h后渐恢复正常。44℃腹腔热灌注2h,与热灌注前相比术,猪的体温约升高1.5℃,心率增快达130次/分左右,呼吸增快达45次/分,动脉血压降低约30mmHg,在腹腔热灌注1h后尚未恢复正常。 3.腹腔热灌注后猪的一般情况: 42℃、43℃腹腔热灌注2h后猪的一般情况好,术后1d即能进食水,自由行走,3d后精神状态良好,大小便正常。44℃腹腔热灌注2h后猪的一般情况差,术后1d进水,不进食;3d后开始进食,精神状态差;7d后进食及精神状态仍差。一例3d后出现腹泻,至10d后好转。 4.腹腔热灌注后猪的肝、肾功的变化: 42℃腹腔热灌注2h后:ALT、AST、γ-GT热灌注后3d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2w恢复正常;TBIL、ALB无明显变化(P>0.05)。Cr、BUN、UA略有波动(P>0.05)均于1w内恢复正常。 43℃腹腔热灌注2h后:ALT、AST、γ-GT热灌注后3d明显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2w完全恢复正常;TBIL、ALB无明显变化(P>0.05)。Cr、BUN轻度升高(P>0.05),于2w内恢复正常;UA于热灌注后3d明显增高(P<0.01),2w后恢复正常(P>0.05)。 44℃腹腔热灌注2h后,ALT、AST热灌注后1d即明显升高(P<0.01),2w后无明显下降(P<0.01);γ-GT热灌注后3d明显升高(P<0.01),2w后无明显下降(P<0.01);TBIL于热灌注后3d明显增高(P<0.01),2w后恢复正常(P>0.05);ALB于热灌注后2w明显下降(P<0.01)。Cr、BUN、UA于热灌注后1d、3d明显增高(P<0.01),2w后无明显下降(P<0.01)。 5.腹腔热灌注后猪内脏器官病理变化: 42℃腹腔热灌注2h,肝、肾、腹膜、小肠等组织器官不同程度充血、变性,病理损伤轻微,2w后恢复良好;43℃腹腔热灌注2h,肝、肾、腹膜、小肠等组织器官充血、变性,病理损伤较轻,2w后恢复好;44℃腹腔热灌注2h后肝、肾、腹膜、小肠等组织器官充血、出血、变性、坏死,病理损伤严重,2w后仍充血、出血、坏死。 结论 综上所述,以43℃的灌注液行腹腔热灌注持续2h,对猪的生命体征、肝功能产生轻度影响,对肾脏功能无明显损伤,各重要脏器损伤病理改变较轻,能较快恢复正常,适宜作为腹腔灌注温度;而44℃的灌注液行腹腔热灌注持续2h对猪的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持续2w尚不能恢复正常,各重要脏器病理损伤严重,不适宜作为腹腔热灌注温度。
其他文献
背景麻醉深度的确定各家分歧极大。Prys-Roberts和Kissin对麻醉深度的定义为:麻醉状态至少包括两种成份,首先是失去意识和记忆;其次是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包括体动反应、血流动力
人生接受教育生涯的发端正是幼儿时期,而幼儿教育也是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幼儿的继续学习和接受再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与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幼儿
目的:探讨脾动脉置管灌注化疗与TACE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两年内,对18例原发性肝癌进行了脾动脉置管灌注化疗与TACE联合治疗,并与同期行单纯TACE治疗的20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