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对农地的征占也随之快速增加,而土地整理是确保实现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城镇化背景下,能够保证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唯一理想的选择就是加快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进程。新疆作为全国后备耕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自2000年以来,新疆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一直紧跟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的步伐,并且成果显著,因此,本研究对新疆农地整理的效益作出评价,旨在为新疆各地(州)乃至其他省市进行农地整理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本次研究在已有的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的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研究发现已有文献资料中多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单一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且针对新疆农地整理效益的相关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意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首先分析了新疆农地整理的现状以及典型调查区域概况;其次,从综合效益的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多指标评价理论为基础,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农地整理效益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南疆和北疆各项目区农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差距较大,且发展极不均衡;(2)南疆和北疆各项目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差异显著,但生态效益的差异相对不显著;(3)南疆和北疆在农地整理过程中侧重点不同;(4)采用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也是农村整理的效益评价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针对新疆各地(州)项目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了以下完善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提高农地整理各项效益的对策与建议:(1)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经济效益;(2)大力推广机械化,提高社会效益;(3)完善农田防护林建设,提高生态效益;(4)转变农地整理发展思维,提高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