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聚(酯-胺)和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合成了两种新的超支化聚合物:芳香族超支化聚(酯-胺)(AHPEA)和超支化聚(芳醚-酮)(HPAEK),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设计合成了一种AB<,2>单体N-对氰基苄基二乙醇胺盐酸盐,并在浓盐酸中温和条件下缩聚得到一种芳香族超支化聚(酯-胺)。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计算发现聚合物的支化度随氰基转化为酯键的转化率增加而提高到0.55。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9-15℃范围,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分子量及其分布。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条件下所得聚合物进行研究,提出了较低和较高温度下的两种反应机理并以此对GPC曲线呈现双峰的现象加以解释。 设计合成了一种AB<,2>单体4-(2-氯乙酰基)邻苯二酚并对其在二甲基亚砜和丙酮两种极性不同的溶剂中的聚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二甲基亚砜中的聚合产物为超支化聚(芳醚-酮),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和碳酸钾稀溶液;在丙酮中的聚合产物为以2-羟基-2-苯基-1,4-苯并二氧六环为结构单元的线形聚合物,不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和碳酸钾溶液,但该线形聚合物可水解为线形聚(芳醚-酮),同时溶解性得到改善。提出了由于溶剂极性不同而导致由原位保护成环反应形成的六元环半缩酮的比例不同的机理和据此机理调节支化度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针对C-F、C-N、C-S和C-H键的切断和重组,探索了金属或非金属催化方法,实现了这些惰性化学键的催化活化与转化,得到新的C-C键、C-N键或C-O键。  第1章介绍镍络合物22a-22
近年来聚合物发光材料由于其很多的优异性质而成为国内外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聚噻吩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发光材料。它们常常具有良好的光学活性、环境稳定性以及可加工性能,被
离子电极分析法是一种直接的、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测量的范围宽广,能进行快速连续监测,因此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部门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离
本文通过综述固氮酶的结构、高柠檬酸和B-羰基己二酸的合成方法,说明了本文采用未见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合成B-羰基己二酸,进而可以合成高柠檬酸的目的和意义。所采用新合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