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直是我国流域生态保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流域土地结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着实施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部署的合理与否。因此,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对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给予了较大的投入力度,然而由于治理后监测监管的力度较为薄弱,最终使得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其根源来自于流域生态监测具有面积覆盖面广,监测所需投入人力物力较大的特点,而各环境监测站的人力物力又十分有限。随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上的逐步应用推广,凭借其经济高效、准确度高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当前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分析的主要手段。本文以海南昌化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GIS为平台,建立该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CA_MARKOV模型对昌化江流域时空变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该模型具有MARKOV和元胞自动机各自在时间序列和空间预测上的优点,弥补了传统MARKOV模型的分析对外界影响因素考虑不周的缺点。同时,本文应用InVEST模型建立生境质量评价的初步结论,进一步应用USLE土壤侵蚀模型对下游流域内的土壤侵蚀情况做了定量分析。最后,结合土壤侵蚀结论和生境质量分析的初步结论,综合评价了研究区域的生态质量。本研究应用前沿的生态评价模型和遥感模拟理论,创新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手段,分析结果对于流域的生态监测体系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于1998年和2008年的解译结果显示,疏林地、旱地和天然林的面积减少较大,而水田、果园和养殖水面面积增加较多,且呈现较高的土地利用动态指数。从Markov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得知,天然林和疏林地减少的面积主要转变成了果园和水田,另外,一部分耕地和人工林也转变成了养殖水面和果园。从CA_Markov模型对于2018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预测模拟结果上看,天然林有进一步的退化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河岸滩涂、果园和疏林地的大幅度增加。(2)对于InVEST模型的生境退化和生境质量的结果分析显示,昌化江下游区域的生境退化在面上的扩张有所减缓,但是生境退化的程度有进一步的加深;生境质量的变化呈现两极发展趋势,即以1998年为基期来比较,较好生境得分区域面积有所上升,生境得分值较低的区域面积也有扩大,两极分界愈加明显。(3)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昌化江下游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区域是天然林,而单位侵蚀模数最大的是果园、橡胶林、人工林等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上地类型;从坡度分析的结果土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8°~25°范围内。(4)将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土壤侵蚀和生境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得分,并由良好到差分成了五个等级。结果显示昌化江下游综合生态质量总体一般,且呈现一般等级区域较大,较好和差两个等级的区域较小的特点;其中较好以上等级以天然林和针叶林为主,较差以下等级以果园、橡胶林、人工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