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指导下的文学作品的翻译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lkj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告选取的翻译材料节选自美国作家保拉·麦克莱恩的畅销小说《爱与毁灭》。这部文学作品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展开,围绕玛莎·盖尔霍恩展现了一个独立果敢、执着自强的女性形象,因而引进这部小说不仅有助于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历史,而且有助于促进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译者以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提出的翻译释意理论为指导,进行文学作品《爱与毁灭》的翻译实践。释意理论强调在文本转换过程中存在一个意义产生的阶段,即理解后意义的产生,在用译入语表达时,所参考的应当是意义,而并非只是原文本的形式。因而,释意理论提出两大核心理念:意义对等以及释意理论三角模型。意义对等是释意翻译的原则,包括认知对等与情感对等;释意理论三角模型则形象化地描述了译者的认知心理过程,包括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再表达三个步骤,意义对等贯穿整个三角形翻译过程。本报告运用释意理论的两大核心理念,分析了译者在本次文学翻译中的典型案例。本报告从认知对等和情感对等两方面阐释了意义对等的应用,并从词汇层面、句了层面以及篇章层面,阐述了释意理论三角模型对译者的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对等原则贯穿译者的整个翻译过程。本报告发现,翻译研究可与语言学外的其他学科结合,拓宽研究视角,并进一步验证了释意理论在文学翻译的可行性:译者应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储备,结合上下文,获取对原文信息的准确理解;意义产生后,译者应不拘泥原文形式;译者应用流畅地道的译入语将脑海中形成的意义表达出来。另外,本报告进一步丰富了释意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实践。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国内外大中学校的物理教材,多数讲述了光的全(内)反射,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在现代光学工程和光通讯设备中、作为传输光信息的光导纤维,一般也是按照全反射现象设计
方中达(1916.05-1999.12),江苏常州武进人,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的主要奠基人,其一生钻研于学术研究,为中国植物病害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方
<正>江西南昌李渡镇,古时称李家渡,因河运而聚,集物业而繁荣。渡口的存在,使地处抚河中下游的李渡镇客商云集;声名远播的李渡美酒,更使得八方来客"闻香下马,知味拢船"。据记
<正>教育部11日在其网站发布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要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并全面纳入课堂教学。(2013年10月11日《新
期刊
据韩愈在《师说》中对唐代师道风气的描绘,我们普遍认为唐代是"师道不存"的时代。深入分析之后,唐代并非如韩愈所描述的那样,本文着重从韩愈创作《师说》的现实背景,以及当时
神话是叙述人类原始或是演化阶段时的故事,它通常可以反映出人类最本质、最原始的思维方式或是精神内涵。在古老的松花江流域,繁衍着朝鲜族、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
字标注分词方法是当前中文分词领域中一种较为有效的分词方法.但因为受制于训练语料的领域和规模,该方法在领域适应性方面效果不佳,影响了该方法在应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在文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人民幸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文献阅读的方法,概括和总结了从毛泽东时期到习近平时期,中共领导人
士兵个人职业发展教育是面向士兵退役后的个人素质和再就业的教育。美国历来非常重视对士兵的个人职业发展教育,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士兵学习回归社会后所需的文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