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文学翻译,方言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英汉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就难上加难了。本文将以《卖花女》为例,将关联理论应用到英语方言的汉译研究中,为方言翻译领域贡献绵薄之力。
《卖花女》是著名戏剧家肖伯纳的作品,写于1912年。《卖花女》不仅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将语言与文化完美融合到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其中,用英语变体反映人物的出生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就是这种融合的重要体现。然而,这种融合也恰恰给该剧的汉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联理论是西方影响深远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影响远远超出了语用学的领域。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这一指导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Wilson的学生Gutt于1991年完成并发表了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思路。
为了将《卖花女》这一戏剧佳作再现给中文读者,本文尝试运用关联理论,通过对该剧本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综合分析常用的三种方言翻译策略,并尝试着对美中不足之处做出改译。
为了方言翻译研究的需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基本的方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方言翻译策略。另外,认知语境和最佳关联是本文所引用的关联理论的中心概念,关联理论框架对方言翻译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