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硫系玻璃的连续变焦长波红外成像系统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光学设计技术和光学工艺技术的发展,光学精密仪器的设计与制造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作为光学设计的分支,其连续观察远方物体成像的特点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大变倍、大孔径和新材料的研究取得成果,连续变焦必将在光学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飞越。长波红外热成像在军事、工业、医疗、科研、安防等方面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非制冷探测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热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传播。传统常规的红外材料主要集中单晶硅、单晶锗、硒化锌、硫化锌、氟化钙等,常规材料需采用费时且昂贵的单点金刚石技术加工设计所需要的球面、非球面或衍射面。这些加工方法和技术也固化了在红外成像方面系统性能的提高,无法真正带来热成像系统质的飞越。近年来,硫系玻璃成为了红外成像领域研究的热门方向。国内几家科研单位正全面致力于研究硫系玻璃的性能和特质,其在光纤、波导、超连续谱、非线性和热成像领域有了一定的突破。  本文旨在研究硫系玻璃在热成像领域的光学设计方法和技巧,寻究设计简单、价格便宜且性能良好的热成像系统。在成像基础上,研究硫系玻璃在无热化设计、机械化表征模压、色差性能和材料结合的连续变焦长波红外成像系统。经过一系列的设计、表征和分析,设计光学结构进行验证和理论证明。在设计方面,通过设计双波段系统和连续变焦扩束镜来研究硫系玻璃波长表现、材料性能;通过设计车载热成像镜头来验证自适应无热化红外系统的正确性;实验部分,基于硫系玻璃的大范围的应用和市场化,设计检测硫系玻璃内部缺陷、非均匀性的大口径镜头装置,此装置能够很好地表征抛光、大口径硫系玻璃内部裂纹、气孔、杂质等缺陷。长波变焦最终设计,根据变焦原理、无热化设计理论,采用实验室自制、自选性能优良的硫系玻璃,设计仿真了基于硫系玻璃的长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本论文研究主要分为:  第一章主要介绍长波红外连续变焦的背景和意义,其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概括性的介绍变焦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及近年来硫系玻璃在变焦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历史背景;第二章主要介绍硫系玻璃的性能进行特性;第三章主要介绍红外成像系统无热化设计理论基础;第四章主要介绍变焦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第五章主要分析硫系玻璃红外系统设计无热化验证。第六章主要介绍硫系玻璃在中、长波性能和无热化验证;第七章主要介绍变焦理论和硫系玻璃结合应用设计扩束系统;第八章是最终设计硫系玻璃的长波红外无热化连续变焦光学镜头;第九章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嵌入式系统连接到Internet后使远程测量、远程控制、远程诊断和远程维护等变得非常容易,用户可以通过浏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移动社交模式带来极大影响。无线通信设备所采集的海量电子行为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静态频谱分配机制与频谱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频谱短缺现象日益严重。频谱资源的利用率问题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大瓶颈。认知无
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代表了未来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工作的热点。AUV的发展趋势为更深、更远、更小、功能更强大,特别是随着技术的
光纤中超连续谱的产生在包括荧光成像、荧光寿命成像(FLIM)、全反射式荧光显微系统(TIRF)、分子识别、光学相干层析术(OCT)、红外定向对抗等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对
光载无线通信(ROF)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无线信号的技术,它结合了光纤通信的高带宽、低损耗、抗电磁干扰与无线通信的移动性、接入灵活性等优点,为满足下一代基于多媒体互联网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因其能在复杂的海底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航行,在海洋探测、海底救捞、资源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AUV关键问题的导航技
水声通信是实现水下远距离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水声通信的最佳载体是比较特殊的声波,其在水下传播速度较慢,且通信环境恶劣,水声信道时延扩展特性比较显著,可用带宽资源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