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2010年最新统计,我国流动人口约2.21亿,比2000年增加了1亿,而且流动人口搬迁日益呈现出“家庭化”趋势,这就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使原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难”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发展问题。这一特殊群体具有很多的差异性,家庭环境的差异,生存环境的差异,业余生活的差异,自身心理状况的差异等。本文旨在从差异性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和本地城市学生之间的普遍差异,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个体,发现他们的个体差异,然后实施差异教育,使每个农民工随迁子女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说,本文通过对他们的差异性研究,提出一些使他们“上好学”的发展策略。本文第一章主要阐明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差异性研究的研究背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进行差异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指出学生应享受均等的有效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能否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果他们得到健康,全面发展,他们将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建设者。如果他们得不到健康,全面发展,他们将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另外,本章对本文的研究进行了设计。第二章是通过实证来比较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差异的表现形式。第三章笔者更加深入的发掘农民工随迁子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笔者根据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差异性特点,提出了一些差异教育策略,来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大限度的发展。其策略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进行情绪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优化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倡赏识教育,促进学生自我肯定,另外学校积极组织交往活动,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加强家校联系,使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从而使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成长环境,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创设实施差异教学的课堂,实施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制定和实施并列式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计划,提供认知前提准备和激发学习动机,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创设平等和谐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