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逃离》的语言特征和叙述技巧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于2013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短篇小说集《逃离》被视为她的代表作。该书由八个具有同样主题——逃离的短篇小说构成,其中的3篇围绕同一女性。在每个故事中,女主人公或因为对目前生活的不满,或因为对不同生活的向往选择了逃离。但经历逃离的过程后,她们开始明白自己所处的境地:欲逃离却最终选择回归,对生活也有了新思考。无论是在西方评论界还是在国内,学者们对于艾丽丝·门罗早期单个作品的关注较多,主要集中在叙事技巧和女性主义两方面,本论文主要以申丹的叙述文体学理论出发,运用文本细读、归纳等研究方法,以小说集《逃离》中八篇故事为文本,解读艾丽思·门罗创作过程中所体现的短篇小说的叙述特征和语言艺术效果。首先,不同叙述类型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特征体现,本论文从叙述视角出发,介绍了不同叙述视角的功能、性质和特点。《播弄》、《激情》和《侵犯》中的全知叙述提供了大于任何其他叙述模式的活动空间,时而发表权威的评论,时而降低到人物位置与读者暗暗交流。多篇故事中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叙述,引起读者对角色的注意,自然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法力》中第一篇章南希的第一人称叙述,该叙述模式只呈现南希的个人思维,给故事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且有意造就事实与认知的偏误和裂缝。多视角叙述使得故事中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对现实生活的迷茫、初逃离时的激动、逃离途中的挣扎以及回归后的沉思。其次,在言语层面,本论文围绕小说中人物的话语表达方式及其文体效果展开分析。主要讨论直接引语的直接性和音响效果,直接式和间接式在对话中形成的“明暗度”达到了刻画人物性格的目的;自由直接引语使读者能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人物的原话,使叙述流能够更流畅地向前发展;自由间接引语兼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长,使得故事中女主人工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增强对人物的同情感。此外,笔者注意到门罗在短篇小说创作中,出色的运用修辞手段包括象征,典故,比喻,拟人等,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并与故事的主题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造就了门罗小说的神秘之美。使得“逃离”这一主题反应了后现代主义的人生追求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采用叙述文体学的理论来分析《逃离》中独特的叙述技巧及其语言特征,于此提供一个新角度来揭示该作品的主要特点。门罗的小说充满了对语言的选择,同时也是这些一丝不苟的选择造就了她的成功。
其他文献
不仅日语书信有着特定的格式,用日语接打电话也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因此,许多日本企事业单位在对新职员进行业务培训时,都要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来教育和训练新职员如
红霉素是由红色糖多孢菌产生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何进一步提高红霉素的发酵水平一直是研究者们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建立菌株高通量诱变筛选方法以及基于在线参数控制
<正>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硬化的形态学改变不明显,因此影像学诊断效果不佳。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早期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已有了改变,因此及时诊断和评
<正> 十六世纪末期,特别是进入江户时代(1603—1868年)之后,日本封建社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相继出现,形成了日渐壮大的町人社会势力。他们在追求金钱财富与
冰雹是房县烟叶生长期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近些年,房县烟区建设人影防雹增雨标准化工作站和人影防雹作业开展情况科学有效,通过建立人影防雹作业设计方案,利用新一代雷达、云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高精度直流电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针对采空区及岩溶探测的试验方法研究,得出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各种装置的合理应用参数及地球物理模
<正> 1940年2月,年仅35岁的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牺牲。而家乡河南省确山县的父老乡亲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自发地在杨靖宇故居建起了纪念馆,展出杨靖宇读过的书,写的作文
<正> 二十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菲律宾(1896年始)、伊朗、土耳其、中国相继爆发革命。印度、印尼、朝鲜、越南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列宁当时就给予高度评价,把
价格和成交量能最直接地反映股票市场的状况,价量关系是我们了解股票自身、股票交易和股票市场都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同时也是了解金融市场结构以及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