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明代杂书卷册的技法、内容、创作形式、审美意识等几方面做了详细地整理和分析。“杂书卷册”的定义,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由一位或多位书家在同一卷册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体,书写成的书法作品,作品中的落款、题跋、引首的书体不包含在所用书体的数量之中。与其他朝代的杂书卷册相比,明代时期的杂书卷册数量多且形式感强烈。明代杂书卷册的形式呈段落式,每一种书体在杂书卷册中既是局部又是整体,但它的内容与《千字文》这种独篇文章不相同,同样具有“混杂”性,篇幅的长短不一,有的是临写古人的长篇诗赋或是古代经典书作,有的是书写一些短小的诗词、笔记、个人心得等;明代杂书卷册的独特性不只是表现在它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的它所带来的娱乐性。 具有新颖样式和多样性内容的明代杂书卷册,在观者眼前不仅展示了书法的丰富性,还体现出了其他形式的书法作品不易表达出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作为明代不同时期书体盛行的一个缩影—明代杂书卷册,它的出现在展示了书家高超书法艺术造诣的同时还可使观者从作品中的解读出书家的思想——尚“奇”、玩“怪”,不甘于落入“俗套”。明代杂书卷册之所以在明代流行,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书家创新意识的提高、刻帖的流行、书籍版面变化等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明代杂书卷册这一审美客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观赏者眼前,带来一种陌生而又新奇的感觉。正是因为这种陌生感,才促使观者反复地体会和把玩,从而沉浸于形式的趣味之中,并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对于明代初期和中期的杂书卷册,晚明的杂书卷册的趣味性更为强烈,特别是傅山所书写的杂书卷册,大量异体字的运用,迫使观者以揣度的心理去观赏作品,在解读中体会到其中的趣味。 明代杂书卷册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不仅在本质上延续了各书体继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在形式上独特匠心地将几种书体融合在一起。明代杂书卷册的兴起是顺应时代萌发的,它不仅在形式上给予清代书家创作上的启发,同时其所蕴藏的明代晚期尚奇的思想会启发明末清初书家从思想上较为容易地去接受新鲜创作思路。明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又赋予杂书卷册特殊的时代气息,在形式上的表达颇具新颖、自由、随意,创新中蕴涵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