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炎性小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kai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炎性小体NLRP3在炎症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均发挥关键作用。细胞外Ca2+超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然而Ca2+与NLRP3炎性小体之间的关系及Ca2+活化NLRP3炎性小体是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讫需阐明。因此拟开展以下研究:(1)炎性小体NLRP3及下游相关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2)Ca2+是否参与活化炎性小体NLRP3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寻找新治疗靶点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从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两部分进行:1.动物实验:ApoE-/-小鼠(8周龄)被随机分成2组,8只一组:(1)普通饮食组,普通热量饲料喂养;(2)高脂饮食组,用(Research Diets,D12492)含有60%kcal的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均喂养20周。(1)每周在空腹状态下用电子秤测小鼠体重,观察小鼠体重变化。(2)ApoE-/-小鼠喂养20周后禁食12h,经眼内眦采血并分离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3)喂养20周后,ApoE-/-小鼠在2%异氟醚气体麻醉下,行开胸手术,(1)分离整条主动脉行动脉斑块油红O染色;(2)主动脉弓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3)分离主动脉,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p10/p20、VCAM-1及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2.细胞实验:人脐静脉内皮融合细胞(EA.hy926细胞)置于细胞培养箱(箱温37℃,5%CO2)中孵育,培养基是含有2m M谷氨酰胺、10%胎牛血清、100U/ml青链霉素、100μg/ml的低糖培养基。将EA.hy926细胞分为2组:(1)对照组;(2)高糖高脂组:19.5mmol/L的高糖培养基取代原来的低糖培养基,并且添加棕榈酸钠200uM。(1)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6h、12h、24h不同时间段Ca2+的浓度;(2)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操作测定24h、48h、72h不同时间段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选出最适宜时间进行后续细胞实验;(3)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NLRP3的表达情况;(4)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p10/p20、血管黏附分子(VCAM-1)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将EA.hy926细胞分成3组:(1)对照组;(2)高糖高脂组;(3)Ca2+抑制剂组(高糖高脂+YM58483)(5)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p10/p2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高脂喂养20周后ApoE-/-小鼠动脉斑块形成,造模成功:(1)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的体重明显增高。(2)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TC(p<0.001)、TG(p<0.05)、LDL-C(p<0.05)显著增高,HDL-C(p<0.05)显著降低;(3)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可见大量红染脂质斑块,且斑块表面积/主动脉表面积明显增高(p<0.001)。冰冻切片显示,普通饮食组可见动脉边界清晰且内壁的结构完整,在内膜层及中膜层均无明显红色脂肪沉积斑块形成。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主动脉血管壁增厚且薄厚不一,斑块侵犯内壁,管腔明显狭窄,大量脂肪斑块沉积。斑块横断面积/主动脉管腔面积明显增高(p<0.01)。2、高脂饮食喂养导致ApoE-/-小鼠血管炎症损伤: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NLRP3、caspase1/p10/p20、血管黏附分子VCAM-1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增加(p<0.05)。3、体外实验显示,高糖高脂显著增加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进而活化NLRP3炎性小体并加重内皮细胞炎症损伤:(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处理Ca2+6h、12h、24h含量均增高,尤其处理6h含量最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处理细胞24h、48h、72h后NLRP3的表达均高,其中24h组(p<0.001)表达水平最高,48h组(p<0.001)次之。72h组没有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的NLRP3表达显著增高。(4)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的血管黏附分子VCAM-1(P<0.05)、细胞黏附分子ICAM-1(P<0.05)及caspase1/p10/p20(P<0.05)蛋白表达增加。(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Ca2+抑制剂组的NLRP3(P<0.01),caspase1/p10/p20(P<0.05)蛋白表达降低。结论:本实验发现NLRP3及下游相关因子通过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证实了Ca2+是激活NLRP3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本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中国城乡地区烹饪用燃料和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研究)中国地区(PURE-China研究)。于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12个省级行政区的城乡地区招募年龄在35~70岁之间的参与者,采用基线问卷和体格检查收集的数据。烹饪燃料来源分为固体燃料(煤、木材、农作物、动物粪便和灌木)和清洁燃料(电、天然气或沼气)。研究结局指标为高血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单药治疗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颗粒(MSC-MPs)对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颈椎脱臼法处死SD大鼠,取其胫骨和股骨,用培养基冲净骨髓腔以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绘制生存曲线,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
针对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时变性、非线性等问题,基于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和改进即时学习(JITL)策略设计出一种基质给进速率控制器。首先,通过发酵仪器采集数据形成历史数据库,再使用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WFCM)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使查询值到来时能快速建立基于JITL-LS-SVM的海洋碱性蛋白酶菌体浓度局部预测模型。同时,为了避免预测控制中求解非线性问题,采用泰勒线性化方法,并用广义预测(GPC)
目的:探讨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OPD合并PH(COPD-PH)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111例,根据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将患者分为COPD组(PASP≤50mm Hg)和COPD-PH组
獐(Hydropotes inermis)是东亚特有种,其自然分布范围仅限于中国与朝鲜半岛,过度的人为干扰造成獐种群数量的锐减和分布空间的破碎化,形成孤立的岛屿化分布。为了解獐在岛屿化城市森林公园中的生存状况,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南京老山森林公园及周边对秋冬季獐进行监测,分析了其活动节律和生境选择偏好。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共设置了35个相机位点,期间共拍摄獐的有效照片233张,
心功能不全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心肌细胞死亡是心功能不全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即使少量的心肌细胞死亡都会引起心脏电活动或机械活动紊乱,导致心功能障碍。然而,目前诱导心肌细胞死亡的原因和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过度激活可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研究表明,超过50%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中可检测
背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以主动脉管壁病理性扩张为特点的致命性心血管疾病。当代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瘤体一旦破裂病死率高达90%。目前,腹主动脉瘤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于直径小于55mm、瘤体扩张缓慢、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尚且缺乏有效干预措施。因此,寻找针对其发病机制的有效药物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腹主动脉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
目的:将自然梯度提升算法引入到传统的集成回归树模型框架中,构建出可用于对连续型结局变量进行概率预测的NGBoost模型。通过不同的模拟数据、公共数据库和真实数据集,验证该模型的预判效果,进行应用探讨;将该模型应用于异质性的冠心病患者群体冠脉堵塞程度的个性化评估中,并为每位患者得出结果空间的全概率分布曲线,为临床决策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信心。方法:本文数据来源包括三部分,1.通过SAS的数据模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饮茶、催眠药、体育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并构建和验证在验证集中基于鞅残差填补法的边缘结构模型在评估处理因素有效性分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全部数据计算鞅残差,并将鞅残差纳入验证数据集构建关于未测量混杂因素的模型,对主数据库中的未测量因素进行填补。采用模拟研究对传统Cox回归分析、PSC、log(t)填补法与基于鞅残差填补法进行比较,使用偏倚,相对标准差及RMSE指标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