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燕郊的创作生涯70余载,他的诗歌创作时间跨度大、作品内在质量高。彭燕郊兼顾诗人、学者、编辑、教师等多重身份,广受文学界和文化界敬重,其诗歌研究者亦不在少数。主要研究方向涵盖彭燕郊文献材料整理与出版情况、诗人各个时期诗歌研究、诗论等多个维度。本人选择对其早期诗歌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诗作进行艺术特色研究。结合诗人早年的行军体验、牢狱之灾等生活的困苦经历,从其创作风格、创作意象、创作个性、创作理念四大方面展开研究。战争之害和牢狱之灾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抒发了诗人对民族与生命的悲壮、乐观情怀;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抒写充满爱和美的缤纷世界;鲁迅、波德莱尔、胡风、艾青等中外文学家的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影响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他在中西方文化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诗歌艺术道路。彭燕郊既继承了七月派讴歌战争的主观战斗精神,也不断探索新诗的散文化发展。彭燕郊站在历史的高度,将时代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铭记于心,用纯粹、敏锐的视觉,独立、自由的思想,不断去超越自我,探索诗歌的艺术和趣味。本文主要围绕彭燕郊的诗歌创作主题、诗歌作品中的主要意象、诗歌创作个性、诗歌创作理念等方面,结合大量具体的诗歌作品,概括总结出诗人终生对诗歌的探索和自我超越的独特“诗心”。通过对诗人早期诗歌艺术特色的文本分析,意在进一步完善对彭燕郊作品的研究方向,促进“彭燕郊研究”朝整体化、全面化、系统化发展,从而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