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去探索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区网格化”治理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迫切感。本研究提出的主要背景包括这样几点:一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社区网格化治理的深入推进;二是在城乡二元格局的破除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趋势;三是邹平县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视角需要我们加强对这一话题的关注。本研究的开展有利于创新和拓展我国当前“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有利于为山东邹平正在开展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取规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在本研究的范畴中,用到的主要核心概念有“城乡统筹”、“社区”、“网格化治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服务型政府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等。对于“网格化”相关的公共管理实践来看,从“管理”到“治理”实际上折射出我国社区网格化进展的范式转换。其一,社区网格化治理充分尊重基层民众的自治,尊重公民的自治意识和格局,政府充任“元治理”的角色,负责提供基本的、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其二,社区网格化治理范式是一种带有“合作主义”特征的治理模式,政策网络的建构和运行是实现这一治理范式的核心。我国社区网格化进展范式转换的动力机制包括市民社会的发育、多中心治理主体格局的生成、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正式确立。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一般样式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网格的科学划分,也就是治理单元的重塑;二是公共治理资源整合,也就是跨部门的协调;三是流程优化,即公共服务程序再造;四是公民参与,即合作治理的初步形成。近几年来,邹平县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逻辑是“管制行政”与“自上而下的行政”。邹平县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主要实践样式包括行政区划与网格的统一化;考核机制精细化;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均等化;基层社区“居民自治”与“党引民治”的有机结合。邹平县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在于这样几点:一是公共服务的重心进一步向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下沉;二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上升;三是居民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邹平县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管制行政色彩依然很浓;社区治理主体相对单一;城乡社区中居民的公共理性不足。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城乡统筹视阈下创新邹平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要变革策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再树立;二是基层政府职能的继续转变,将权力清单制度渗透到村;三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再配置,形成多供给主体的格局;四是社区合作型组织的建构,建设通往合作治理的组织纽带;五是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从市民满意度的视角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