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译手法与中国形象差异性塑造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人移居美国最早记录是18世纪下半叶,而大规模的华人移居出现在1849年之后,即美国的淘金热。随着这批华人的迁徙,美国华裔文学作品逐渐显现。在过去的100年间里,华裔文学经历了从被忽略到被关注,从被边缘化到逐步进入“主流”的曲折而动荡的发展历程。华裔作家大多具备双重身份和视野,整体上具备强烈的文化感受力。他们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观物视角关注着华裔群体在中美两种文化碰撞中的生存以及对于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在自觉或不自觉间担当着桥梁作用,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在西方的天空中勾勒中国的模样,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人物、情节、故事搬上美国舞台.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都是在源语文本缺省的情况下作者以自译的形式写就的。这种写作与翻译兼容并存的英文作品与传统的译著或英文作品有所不同,因其源语文本是隐形的方式存在于作者的思想意识之中,让读者难以察觉到,从而极易忽视这些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自译性特征。本论文即以华裔文学作品中自译的中国元素为线索,以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容闳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等美国华裔英文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个案,通过对比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清末北京城、唐人街、三纲五常、纳妾缠足等同一中国特色元素的不同翻译而呈现的“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做出分析和阐释。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方法、文献综述,进而引入正文。第二章首先界定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定义,概述了美国华裔英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题。第三章是对自译的介绍。包括学界现阶段对自译的定义,分析华裔美国英文文学中自译性的存在和自译具体的实现过程。第四章重点讨论中国形象的塑造。通过对比几个相同的中国元素因不同的自译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进一步证明了自译的存在和影响。第五章为结论。宏观上来看,自译时作者可采用白描、美化等角度和手法,不同的方式直接决定了所塑中国形象的不同。
其他文献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趋势日益加重。接触环境中的污染物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部分地区以地下水作为起生活饮用水
热塑性聚酯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业、电子电器、建筑和汽车等行业。但是,一些大品种聚酯产品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自
高校学生成长认知培养体系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新素质、创新精神为核心要素,从科学、多维度、全方位、累加式等方面进行开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致力于原创
为了克服头脑风暴优化(BSO)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早熟收敛的问题,提出新型的基于讨论机制的头脑风暴优化(DMBSO)算法.该算法运用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这一新机制取代BSO算法
鉴定意见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在法官认定事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定人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出具的鉴定意见并不当然是科学客观的。要让作为
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胚胎的早期死亡可能正是由于在其性分化过程中,分别来自鸡和鹌鹑的相关基因在表达上出现了差异,从而导致了早期胚胎死亡,这样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就和雌激素受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源消耗的日益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无噪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是一种具
电子束辐射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文章对电子束辐射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辐射检测研究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总结了前人专家学者对于词缀及类词缀的研究历程。正文讨论了受英语影响产生的类词缀的判定标准,有语义不完全虚化、定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