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合并脑外伤的患者骨折愈合速度较单纯骨折明显加快。这一现象引起骨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受关注较多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血清因子。骨科学家逐步开展以上这些生物因子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结果,但是骨折愈合是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有哪些因子参与,各自作用如何,仍未能确定。以往实验表明合并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但尚缺乏对骨折部位EGF的表达水平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以参与多种生理学过程的生长因子,对成纤维细胞具有趋化及促有丝分裂作用,CTGF还具有促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等作用,参与骨骼形成/再生、创伤愈合。但在合并脑外伤的骨折愈合过程中,CTGF如何表达和发挥作用,尚未查找到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比较合并脑外伤骨折患者与单纯骨折患者骨痂组织中EGF、CTGF的表达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是否存在差异,确定合并脑外伤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加速是否与EGF、CTGF高表达存在关系,为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纳入标准:(1)性别不限,年龄在18~50岁之间,GCS评分在13-14分之间,无其它神经系统及心、肝、肾疾患,无血液病,无糖尿病及成骨不全。(2)骨折部位:均为闭合性股骨骨折。(3)诊断标准:X光片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CT检查证实脑外伤。(4)治疗方法:骨折部位局部外固定。
2.样本采集:患者伤后骨折部位石膏外固定,在患者脑外伤情况得到基本稳定,无生命危险,具备骨折手术条件时,术中取患者骨折处多余骨痂(取标本时是患者受伤2到4周之间),单纯骨折组(对照组)骨痂来源于外固定效果不满意,延期手术患者。均取得患者家属同意。所取标本立即置入4%多聚甲醛保存,并标号。
3.含量测定:所留取的标本经过一系列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进行组织学观察,检测骨痂组织中EGF、CTGF的表达。
4.图像分析: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和阴性组织相,100×或400×显微照相,进行图象分析,读取阳性细胞数,结果按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显色强度进行分级得出数据,最后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1.单纯骨折组,骨痂内可见EGF及CTGF表达于肉芽组织、增生的结缔组织区域及软骨细胞团周围区域,EGF及CTGF在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有少许表达,在部分增生的纤维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有表达;在新生的软骨细胞团区表达不明显。
1.2.合并脑外伤骨折组骨痂内,可见EGF及CTGF在肉芽组织、增生的结缔组织区域、新生的骨小梁周围区域及软骨组织周围区域大部强阳性表达;在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新形成的骨基质均呈阳性染色,大部分软骨细胞也呈强阳性表达。
2.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2.1.单纯骨折的骨痂内可见EGF及CTGF弱表达于肉芽组织、增生的结缔组织区域及软骨细胞团周围区域;在新生的软骨细胞团区表达不明显。
2.2.合并脑外伤骨折的骨痂内可见EGF及CTGF在肉芽组织、增生的结缔组织区域、新生的骨小梁周围区域及软骨组织周围区域强阳性表达,在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新形成的骨基质均呈阳性染色,部分软骨细胞强阳性表达。
3.统计分析
3.1.单纯骨折组和合并脑外伤骨折组取痂时间没有差异(p>0.05)。
3.2.单纯骨折组和合并脑外伤骨折组之间EGF免疫组化评分阳性率比较,合并脑外伤骨折组骨痂中EGF免疫组化评分阳性率明显较单纯骨折组高(p<0.05)。
3.3.合并脑外伤骨折组骨痂内CTGF免疫组化评分阳性率比单纯骨折组骨痂内CTGF免疫组化评分阳性率高(p<0.05);
3.4.单纯骨折组和合并脑外伤骨折组之间EGF原位杂交评分阳性率比较,合并脑外伤骨折组骨痂中EGF原位杂交评分阳性率明显较单纯骨折组高(p<0.05)。
3.5.骨痂中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不相关(r=0.194,p>0.05)。骨痂中CT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不相关(r=0.185,p>0.05)。
结论:
1.证实了脑外伤促进了骨折部位CTGF、EGF的高表达,而CTGF、EGF的高表达又促进了骨痂的生长。
2.骨折愈合过程需要多因子参与、协调,CTGF、EGF有可能作为脑外伤加速骨痂生长过程的重要因子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