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刑事法治的进步,刑事庭审中的控辩对抗逐步加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采取对抗制庭审模式。要实现庭审实质化,关键是保障刑事庭审中控辩双方能够进行实质性对抗,这就需要对构成对抗制轴心的交叉询问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研究,以期推进我国的刑事庭审实质化,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审判。对我国交叉询问制度的研究,首先,要确定交叉询问制度的范畴,明确交叉询问的含义、主体、对象以及交叉询问的顺序;其次,重视交叉询问制度对实现庭审实质化的价值和意义,刑事审判中通过交叉询问制度可以弹劾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提高控辩双方在庭审中的参与度,从而保证证据质证在庭审以及形成判决在庭审;再者,通过立足于对我国立法和司法中交叉询问制度的实际情况考察发现,我国当前虽然存在对证人进行询问的制度,但这种制度只具有大体的轮廓,这主要体现在对证人进行询问的方式存在较强的职权主义,询问的顺序也难以体现交叉的性质,对证人进行询问和质证的范围较为有限,辩护双方难以通过对证人交叉询问进行有效辩护。针对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当前的刑事庭审中对于交叉询问的顺序上,应当体现双方的交叉和轮替,一般由提出证人出庭的一方先进行询问,对于由法官提出的证人或者由控辩双方共同提出的证人则应当以控辩双方协商合意的结果决定,以保证控辩双方在对证人进行质证过程中平等进行,同时在交叉询问的范围上应当区分主询问和反询问不同。由于控辩双方先天的证据不对称,导致辩护方在庭审中处于弱势地位,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的难度非常大,交叉询问的目的是寻找控辩双方有利的证人证言,完善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控辩双方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高法庭庭审的效率。最后,对法官、公诉人以及辩护人三方分别在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过程中的定位进行分析。公诉人和辩护人作为询问的主体,需要加强交叉询问的实践能力,适当开展交叉询问的技巧培训和业务交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而法官作为审判人员,应当居间裁判,对能够不以职权介入询问的,仍应当以不介入为宜。
其他文献
以电纺TiO_2纳米纤维为基质,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稀土Pr掺杂Bi_2MoO_6/TiO_2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处于相同的环境中,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二者都能够记录、计算、分析和
2002年2月21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今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咨询报告,报告就日本教师资格证书的发展提出了新建议.本文以该报告为依据,对日本教师资格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影像检测技术,具有优越的软组织对比度,可以准确反映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及解剖结构,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成像工具。磁共振成像速度慢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k空间数据欠采样并结合相应的重建算法是加快磁共振成像的有效方法。然而,对欠采样的k空间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是一个不适定的逆问题。虽然根据图像的先验知识引入正则化项可用于求解图像重建的逆问题,但目前的磁共振重建
单位根检验是检验时序中是否具有平稳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最初经典单位根检验法很受学者们的欢迎,后来随着统计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发现经典单位根检验方法存在着不足,并提出
电力结构调整使新能源并网逆变电源渗透率逐渐增加,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缺乏惯性和阻尼,难以参与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调节,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为并网逆变器提供虚拟惯性和阻尼,但是该控制下并网逆变器应对低电压的能力有限,故障下不脱网运行能力比较弱,若没有保护措施或合适的控制方案,将不得不从电网切除,从而导致大量的有功功率或无功功率缺额,进而引起电力系统电压的
2011年,肯尼亚当局和中国路桥公司签署建设从蒙巴萨到内罗毕的标准规矩谅解备忘录,该段铁路建设从2014年9月开工,2016年12月完工,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此外,进一步向肯尼
本文从教育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对 99级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人的社会化、主体性理论为依托 ,以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为模式操作基础 ,建构并实践了
随着个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深入,智能家居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秦皇岛EA公司是一家以消防电气化控制系统为主要产品的公司,目前已完成智能家居市场的布局和渗透,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其市场营销策略亟待需要优化以适应市场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首先,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市场营销理论及智能家居发展状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