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过滤动力学与水处理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滤机理的研究是目前膜过滤工艺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膜过滤基本理论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过滤现象进行了探讨,但由于其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均没有从理论上真正体现过滤速率的决定因素,它们的应用均是建立在实验数据拟合基础上,以模型系数弥补其理论缺陷,前人在膜过滤基本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本论文探讨了以过滤机理为主的膜过滤动力学、生化处理设备的流场分析以及利用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   首先,在跨膜压强恒定的条件下,用不同膜、不同料液,进行膜过滤实验,探讨了膜过滤的机理、通量和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膜过滤机理有三种即;不同程度地发生内部截留机理、表面截留机理和先内部截留后表面截留机理,尤其表面截留机理的发生几率较高。   其次,研究了在膜法处理印染废水中,操作方式对超滤通量变化的影响与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回用的可行性。曝气过滤的的初始阶段,由于通量大使得膜的堵塞速度也相应快,导致超滤速率衰减较快,并且周期运行的膜通量比连续运转的大。印染废水过滤时,在压强小于0.08 MPa的范围内,可以不考虑沉积物的压缩性。   采用超滤-反渗透膜技术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试结果表明,UF的CODcr去除率在2.0~79.6%之间,SS去除率大于91.1%,色度从16~64倍降低至2~8倍,RO出水的CODMN平均值为1.90 mg/L,SS的平均值为0.38mg/L,平均电导率为24.6us/cm,色度在0~1倍范围内。   此外,利用CFD软件FLUENT对中空膜单元和厌氧酸化池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为设计稳定高效的厌氧酸化池反应器提供理论依据。厌氧酸化池的引导墙内外部、折流墙之间空间等几处有旋流区。进水流速在0.1~0.53 m/s范围内,反应池主要工作区的最大流速不超过0.02 m/s。可以预测进水流速为0.53 m/s时,最小HRT为5.83 h,进水流速为0.1 m/s时,最小HRT为50h。   最后,运用Matlab软件提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某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系统进行模拟,即中和池、生化池和沉淀池的数据CODm(化学需氧量)、pHin、SSin(悬浮固体)、BODin生物需氧量)、MLSSbio(活性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总气水比为输入样本,预测了沉淀池出水的CODout、pHout、SSout、BODout,以便对出水水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重金属元素在生物和人体中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当它们的浓度超出一定范围时,表现出巨大的毒性。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被吸附在大气颗粒物的表面,通过沉降、饮水、呼吸和生
2018年5-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对上渚山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清理东汉龙窑两处,出土了大量原始瓷和窑具:窑炉结构保存相对完整,窑具种类多样
2017-201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陆丰市长浦仔墓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共清理墓葬4座,其中隋至唐初时期墓葬3座,北宋晚期至南宋时期墓葬1座.出土遗物有六系瓷罐、瓷碗
目前,地球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是两大全球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人类活动造成CO2的排放速度已远远超过了CO2通过生物处理器再转化为石化资源的速度。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
桉树是我国的主要人工树种之一,主要产于澳洲大陆,在我国的引种历史已有120余年。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区域生态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特
浙江东阳中兴寺砖塔倒塌于1963年,出土文物二百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多达7件.2018年,东阳市博物馆组织对中兴寺塔出土文物全面整理.出土文物可分为石碑、石函、经卷、小塔、
桥梁的生存环境复杂多样,外部荷载和各种环境侵蚀因素交互作用,使得混凝土材料长期性能不足,严重影响了桥梁结构的服役寿命。现有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方法在试验制度和评价指标方面
中国秦汉时期有无瓷器是一个颇存争议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新的田野考古和瓷器科技考古的发现,证明秦至东汉早期的瓷器与秦以前的原始瓷器并无本质区别,把这类瓷器称为“
南朝陵寝制度建设大致有师古与任己两大取向,这于不同方面均有表现.陵墓石刻方面,有明暗两条线索表明其对汉晋文明进行了延袭,同时也以之为基础进行改造.墓葬形制与随葬品方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理论比容量大,标准电极电位负、电压范围广等优点,因此作为阳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电源中。目前,镁基阳极材料还存在极化严重、阳极利用率低、激活时间长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