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强化了国家、区域、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的重要管理机构,作为企业社会资本重要表现形式的连锁董事,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董事会采用,企业之间通过连锁董事而越发紧密地连接起来。由于董事会作为法人代表和决策机构而居于核心地位,因而连锁董事通过董事会构成的改变,必然导致治理结构变化与企业制度创新。同时连锁董事使企业嵌入社会而构成复杂的社会网络。因此以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连锁董事企业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构形态、功能作用及绩效,无疑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选题。中国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的数量急剧增长,连锁董事广泛引入企业董事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变革与制度创新,大量董事个人和企业通过连锁董事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网络,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本文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连锁董事与连锁董事企业的发展状况,深刻理解中国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的内涵和本质。连锁董事作为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变革和制度创新的需求,成为企业治理结构变革与制度创新的一个动因。本文在构建中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整体历时)、中观(区域和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以及“时空”、“主客体”和“网络”三个社会嵌入视角呈现了中国连锁董事企业网络在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网络结构与发展趋势,丰富了中国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连锁董事网络特征及发展规律,提高人们对连锁董事现象及功能的认知,对于中国企业董事会成员的控制、监管效率的提高,以及上市公司的网络化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在已有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企业网络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然后创建了中国连锁董事数据库,以作为定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以社会镶嵌理论为依据,构建了由连锁董事企业网络的“产生”、“形成”、“结构特征”和“功能作用”组成的理论基础和由三个“分析层面”和三个”嵌入视角”构成的分析框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基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重新整理了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数据,并从中提取出董事与所属企业数列,通过数列关系建立了董事和企业的矩阵,构建了2003-2013年间中国全部上市公司的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数据库,进而绘制并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网络。 其次,全面系统地从宏观层面客观地展现了中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网络的“时空”发展现状和历程。统计分析了中国连锁董事的数量分布,计算了连锁董事所占董事会的比例,分析了其与独立董事的关系,揭示了连锁董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在此基础上,详实地描述了中国连锁董事企业的基本特征,如数量分布、度分布、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并进一步计算和分析了连锁董事企业的发展演化历程及网络拓扑结构。 再次,以五个经济发达地区和五个代表性行业为实证对象,从中观层面分析和比较了区域和行业间的连锁董事企业发展形态。首先,在已构建的中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数据库基础上,提取出五个经济发达地区和五个代表性行业(医药制造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和金融业)的连锁董事企业数据。然后,较为完整地分析了区域间、行业间连锁董事企业及连锁董事企业网络,区域内和行业内的纵向发展演化历程,区域间及行业间横向的连锁董事企业发展及网络结构的差异,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企业的“区域”、“行业”和“集团”三种主要存在形式。 最后,以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大型企业的连锁董事的发展现状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阐释了大型企业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企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其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基础上,提取和分析了高频连锁董事以及高频连锁董事企业;进而分析了连锁董事企业的跨区域、跨行业情况;比较了国内外大型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的异同;梳理了董事会外部资本与董事会内部资本。进一步提取了董事会外部资本中的董事声誉、银行背景、政治关联与职业背景异质性数据,以及董事会内部资本中的平均年龄、女性比例和教育背景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以连锁董事为首的董事会资本对企业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的前提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