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出血是常见症状及死因之一,引起出血的机制复杂,其中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ALL患儿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同时,可能存在其功能异常。目前关于ALL患儿血小板功能的研究较少,其对出血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实验旨在应用血小板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儿童ALL状态下血小板蛋白质差异表达,并对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筛选,以期寻找到ALL患儿血小板功能相关的血小板特异性蛋白质,探讨ALL时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以便早期采取积极措施干预ALL患者的出血,从而改善预后。方法应用蛋白质芯片CM10及表面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获得ALL患儿27例(ALL组)、ALL诱导缓解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患儿25例(ALL-CR1组)及正常对照组27例的整套血小板蛋白质谱,采用Ciphergen公司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Pattern System5.0软件对蛋白质谱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筛选出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结果(1)在质荷比2000~20000范围内,AL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质谱中有17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p<0.05),高表达有25个,低表达有151个。其中存在稳定表达且变异系数小的蛋白质峰有9个:包括高表达2个,荷质比(M/Z)分别为2496.9和4287.9;低表达7个,荷质比(M/Z)分别为7881.2、4091.3、3149.9、2365.1、9414.1、5252.3、2280.7。(2)ALL组与ALL-CR1组比较血小板质谱中有11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p<0.05),其中高表达有15个,低表达有97个,存在稳定表达且变异系数小的蛋白质峰有6个:包括高表达2个,荷质比(M/Z)分别为2496.9和4287.9;低表达4个,荷质比(M/Z)分别为9414.1、7881.2、3149.9、2280.7。(3)ALL-CR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表达蛋白质峰(p>0.05),但仍有69个显著低表达的蛋白质峰(p<0.05)。(4)数据库分析ALL组与正常对照组显著差异的9个蛋白质峰,表达上调的两种蛋白分别为内皮素-1和大内皮素-1,表达下调的蛋白为血小板第四因子、凝血酶轻链、垂体腺苷酸环化酶多肽27、纤维蛋白原β链和三种未知蛋白,这些蛋白质可能与血小板信号转导、粘附、聚集及活化等功能相关。结论(1) ALL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蛋白质组学水平有显著差异;(2)ALL组与ALL-CR1组间血小板蛋白质组学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经诱导缓解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异常表达的蛋白数目明显减少,但与正常比较仍有一部分蛋白呈显著低表达。(3)ALL患儿血小板功能可能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信号转导障碍、聚集和活化能力降低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方面;(4)本研究为ALL发病及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功能的监测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