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形态,自诞生以来就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不仅推动政治上实践的变革,也引发了政治学研究的革命。网络问政作为互联网与政治的结缘之物,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高频词汇。网络问政是网民与政府间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过程。对于公民而言,网络问政的核心在于“问”;对于政府而言,既要求“问”于民,也要回答网民之“问”,还引导网民发“问”。因此,准确把握政府在网络问政中角色定位,要置于政府与公民在“问”与“答”间的互动之中,依据政府在网络问政中围绕网民之“问”的应对,确定政府在网络问政过程中承担着制度规则“设计者”、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者”、网民公共需求“回应者”和网络生态“引导者”的四重角色定位。在中国网络问政发展的现实层面,一方面政府在我国网络问政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十分突出,各级政府持续担当着“设计者”“建设者”“回应者”“引导者”四重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能力、问政平台设计运营能力、回应能力以及正向引导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的空间。究其原因,包括政府准备不足、公职人员应对能力不够等政府内部因素以及国家治理发展阶段、数字鸿沟现实、网络舆情特点等政府外部因素都是造成当前网络问政发展中政府角色定位出现问题的原因。对于我国各级政府而言,只有在实践层面持续突出政府在网络问政中的四种角色定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问政时代背景。具体而言,可以在构建规则保障体系、制度供给长效协调机制和舆情回应系统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突出政府“设计者”角色定位;在消解数字鸿沟的阻滞影响和促进问政平台优化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回应能力建设进一步突出政府“建设者”角色定位;在持续提升公职人员的网络观和网络治理能力、持续改善政府网络问政的回应效果、优化网络公共政策议程、强化政府回应的服务引领基础上通过回应能力建设进一步突出政府“回应者”角色定位;在引导网民强化主体意识和提升问政能力、引导网络意见领袖理性问政并探索政府网络引导系统性推进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引导网络生态进一步突出政府“引导者”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