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不同骨密度严重程度时,血糖、胰岛素、血脂、甲状腺功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骨转换标志物等检验结果的变化,探讨老年T2DM患者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关系。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T2DM患者524例,通过排除标准后入组老年(年龄≥60岁)T2DM患者362例,根据骨密度所得T值水平,分为老年T2DM合并骨量正常(94例)、骨量减少(132例)、骨质疏松(OP)(136例)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双能X线(EXA-3000)检测等方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体重指数(BMI)、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常见并发症患病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UA)、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尿Alb)、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B12、氨基端中和段骨钙素(N-MID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25-羟维生素D3(25-OH-D3)。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老年T2DM患者影响骨代谢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1)研究对象共362例,其中骨量正常组94例,骨量减少组132例,OP组136例。其中,骨量正常组年龄60~76岁,平均(67.27±6.09)岁;骨量减少组年龄60~80岁,平均(68.61±6.20)岁;OP组年龄60~84岁,平均(70.69±6.90)岁;(2)老年T2DM合并骨量减少、OP组的患者,女性患病率(分别为54.55%、75.00%)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45.45%、25.0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病程无关,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3)老年T2DM合并OP的患者随着BMI升高患病率低于骨量正常、骨量减少组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老年T2DM合并骨量正常、骨量减少、OP的患者,在民族、职业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胰岛素使用史、高血压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吸烟史、吸烟指数、饮酒史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老年T2DM合并OP的患者在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6)老年T2DM合并骨量减少、OP组患者的UA水平明显低于老年T2DM合并骨量正常组,而ALP、HDL-C水平明显高于老年T2DM合并骨量正常组,且OP组与骨量正常组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T2DM合并OP组患者中HCY水平较骨量正常组明显升高,骨转化标志物中N-MIDBGP、BAP、25-OH-D3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N-MIDBGP、BAP、25-OH-D3水平较骨量正常组有所下降;(7)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T2DM合并OP组患者的BMD的T值与年龄、吸烟指数、ALP、HDL-C、T4呈负相关,与BMI、UA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ALP、HCY为危险因素,BMI、UA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OP发病率较高,呈增龄性改变,女性尤为突出;BMI越低会增加OP的患病风险;老年T2DM合并OP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的升高,引起骨质流失的几率明显升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老年T2DM合并OP的危险因素之一;且年龄、BMI、UA、ALP、HCY、HDL-C、T4为老年T2DM影响骨代谢的因素;骨转换标志物中N-MIDBGP、BAP、25-OH-D3与骨代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探讨T值的危险因素,对提早发现骨折的风险,并及时进行危险因素预防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