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与“雅”的博弈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雅俗争议是文学观念变迁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图从80年代以来具体流派和具体作家作品的雅俗争议及雅俗文学的理论研究中透视文学观念变化的基本走向。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关注具体流派、作家的研究,以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和金庸小说的研究做为个案。五四以来,鸳鸯蝴蝶派一直被视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很大但评价很低的流派,80年代以后这一流派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展开,鸳鸯蝴蝶派的历史价值被重新定位。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认为鸳鸯蝴蝶派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立足于批判的研究,在否定的基础上谨慎地肯定了这一流派某些方面的成就,是松绑阶段;第二阶段以重评为主,不少学者立足于史料推翻了有关鸳鸯蝴蝶派的一些“定论”,是引向客观评价阶段;第三阶段是过誉阶段,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引发了学术争议。金庸小说的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重点关注围绕金庸小说雅俗定位和“经典化”的一些争议。理清之后认为在金庸小说是雅是俗着这个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金庸小说属于陈旧落后的武侠小说类型,一种认为金庸在武侠小说方面有很大创新,第三种认为金庸小说的成就超越了雅俗,不能在通俗文学的范围内进行评价。与雅俗争议相伴而生的是金庸小说“经典化”的争议,对这一问题,学界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用各种方式积极推进其“经典化”,第二种是反对金庸小说“经典化”,第三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看待金庸小说的“经典化”。下篇关注理论领域的雅俗研究。首先是雅俗文学的区分问题,学界重点讨论雅俗文学区分的可能性和雅俗文学区分的实质在哪里。其次是关于“雅俗共赏”的讨论,一部分学者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提倡雅俗共赏;另一些学者则反对雅俗共赏,或者认为雅俗共赏是不可能的,或者认为雅俗共赏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不宜提倡。再次是关于建立通俗文学的批评标准,学者们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建立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必要性,二是建立怎样的通俗文学批评标准。本文的基本结论是:通过对80年代以来通俗文学研究的考察,认为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精英文学的观念受到质疑,通俗文学的地位大大提高,文学民主的观念正逐步确立起来。总之,原有的文学观念正在变化之中。
其他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长篇小说的不足,主要在于语言上还有所欠缺,一是人物语言的意义,仅仅在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意义,导致人物语言刻画性格的功能消失;二是叙述语言在追求和形成自己
11月13日,唐德影视(300426)公告被 《中国好声音》授权方Talpa传媒单方面解约,Talpa不仅收回授权,还要求唐德影视支付早前协议金额中剩余的4125万美元许可费。$$公告的披露令投资
报纸
为了靖边县畜牧业迅猛发展的需要,种植优质牧草成为首要,必须草畜并进,文中介绍紫花苜蓿的种植与管理。
赵冠英教授在老年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老年发病特点是:“虚”和“滞”,以虚为主,积损成疾,由虚生滞,气郁痰瘀并现。因正虚邪留,患病易而去病难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农村散养鸡中以皮肤型较为常见,以皮肤结节状增生为特征。农村散养鸡由于对鸡痘防疫不重视,极易发生鸡痘疫病。1流行特点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