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对比MSCTPA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扫描和重建技术。 方法:收集临床可疑PE患者65例,行MSCTPA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轴面图像、MIP图像、VR图像、MPR图像,观察肺动脉栓塞部位、形态、密度及继发肺部改变;观察并统计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显示情况;计算肺动脉栓塞检出率,评价MSCTPA显示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对比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准确度与不同扫描方法的优缺点。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显著性标准。 结果:65例临床拟诊PE病例中43例诊断为PE,发生率为66.15%。病变共累计肺动脉567支,其中肺动脉主干1支,左或右肺动脉主干34支,肺叶动脉75支、肺段动脉263支、肺亚段动脉194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横断面图像与3种后处理技术图像显示结果一致;VR技术会掩盖肺动脉干小栓子的发现;对于肺段动脉及亚段动脉栓塞,横断面、MIP、MPR优于VR图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5.63,P值<0.001)。直接延时增强法图像优秀率为50.0%,循环时间测定法图像优秀率为73.7%,自动触发法图像优秀率为87.5%。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913,P=0.019)。 结论:MSCTPA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而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以MIP图像、MPR图像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MSCTPA的检查技术中以自动触发技术扫描时间短、对比剂用量少、图像质量佳。
其他文献
背景: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属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家族,已经发现Hsp27高表达可显著抑制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前期研究也发现,Hsp27对Doxorubicin诱导
目的:研究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家兔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探讨RD后视功能损伤机制,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从42只青紫
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即人类疱疹病毒4型,目前全球感染该病毒的人口大于90%。EB病毒在儿童时期常常成隐性感染,到了成人当免疫系统低下时便容易出现症状。EB
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BMSCs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