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多孔陶瓷材料特殊的内部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通孔,使得多孔陶瓷材料有着特殊的性能,耐高温,抗腐蚀,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已应用到很多具体的工程领域。以SiC多孔陶瓷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总结现有的摩擦理论和磨损机理的基础上,从划痕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磨损预测等方面出发,对SiC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硬度、变载荷下摩擦磨损性能、磨损量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提出的划痕试验方法标准,在MMW-1A型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SiC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试验,测量不同划痕位置的划痕宽度,计算出不同载荷试验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划痕硬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载荷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表面的划痕宽度也不同,但计算出的划痕硬度值基本不变。建立SiC多孔陶瓷材料与金刚石压头的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工程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划痕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通过对不同载荷下的划痕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SiC多孔陶瓷材料与金刚石压头划痕过程中应力的分布情况,总结划痕过程中SiC多孔陶瓷材料与金刚石压头划痕接触的最大应力变化规律,结合SiC多孔陶瓷材料在划痕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总结分析划痕过程中SiC多孔陶瓷材料表面裂纹产生的模式。以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的环-块摩擦副为试验对象,在改进后的MMS-2A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变载荷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摩擦磨损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载荷逐渐增大。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试验载荷增大,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之间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通过观察磨损后的SiC多孔陶瓷材料表面形貌,研究表明SiC多孔陶瓷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和脆性断裂。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变载荷下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环块摩擦副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变载过程中摩擦副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SiC多孔陶瓷材料灰色GM(1,1)磨损预测模型,利用MMW-1A型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SiC多孔陶瓷材料与45钢销-盘摩擦副的摩擦磨损试验,通过建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灰色GM(1,1)磨损预测模型预测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的磨损量,对预测结果分别进行残差检验、灰色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SiC多孔陶瓷材料灰色GM(1,1)磨损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符合要求。
其他文献
图的相关特征值的研究,在图论研究领域一直很活跃.它的研究主要是我们借助代数的理论技巧结合图论的基础知识来研究对应矩阵的特征值.它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本身的理论,更是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到,人们对通信传输网的传输能力有了更大的要求。从2G、3G、到4G LTE的演进都不断体现着对网络更高速率、更好质量、以及可靠性的需求。作为4G技术的理论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植物,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由于木薯细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Xam)的侵染导致
以叔十二硫醇、氢氧化钠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在自制高压反应釜内合成催化剂。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以该物质为催化剂,以
随着我国老油田进入到开发后期,油田含水率上升、原油采出量减少,如何更新技术手段保证原油采收率是稳定油田生产的重要措施。三元复合驱是一种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
本实践报告以《俄联邦养恤金、社会保险金、强制性医疗保险金缴纳法》(第三章)原文和译文为研究材料,对《俄联邦养恤金、社会保险金、强制性医疗保险金缴纳法》(第三章)文本
移动通信自诞生以来,随着用户需求的驱动和新技术发展的推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与演进。第一代是基于模拟技术,已经被淘汰;第二代是基于数字技术;第三代是面向移动多媒
品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任何著名的那些企业都会把品质作为战略计划的重要内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在西方国家甚至亚非拉
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推进,广电运营商积极投入双向网改造,并基于DOCSIS3.0标准(电缆数据接口规范)提出了C-DOCSIS(中国的电缆数据接口规范)技术。该技术从成本投入、带宽需求
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对甲烷的转化和开发利用在天然气化工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自然环境中低浓度甲烷的开发利用也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生产氯甲烷工艺过程中,